流程模型:高低适配

日期: 2013-04-09 作者:boxi翻译:Tim Huenemann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创建在组织内有效沟通的端到端流程模型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在讨论一个组织的整体价值链、自顶向下提供一个流程架构的主要框架时,最好是保持在较高的层面上,可能一级或二级流程分解就行了。此时你可能会有“市场开发战略”、“材料采购”或“产品交付”这样的流程。显然,在这么高的层面上,我们的讨论还是抽象的。你可以依次列举流程,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从一个流程流向另一个。它们更多的是面向功能或能力的(不,功能并非脏词),并不能代表实际的工作流。这更多的是流程结构或价值链式的模型,并不能反映出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高级别例子

  比方说,在一家制造业公司的总体端到端视图里,R&D流程确实发生在在采购材料来制造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之前。在高层面的模型里,“设计产品”将导致“采购材料”。可是在底层流程中,如在开始进行流程图绘制或BPMN图解的地方,R&D流程则是独立于供应链流程的。它们的发端和结束都有自己的范围和自己的周期。不必有任何工作流将“设计产品”与“采购材料”联系在一起。同样的场景甚至会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流程领域之内,如供应链。供应链的二级模型可能依次会有“建立供应商关系”以及“采购材料”。当在高级模型中展示公司的总体运作情况时这么做是有意义的。不多,一旦深入到工作流当中时,实际这两者却是异步进行的。

  从高到低的过渡

  无论是出于面向未来的战略性目的,抑或只是为了理解组织的当前运作而提供一个结构的原因,我都是自顶向下流程架构工作的坚定信徒。话虽如此,深入探讨下去时,一个高层面的模型如何才能从抽象、架构性的角度过渡到具体的、工作流层面?你有没有发现,在三级左右会突然过渡到这样的流程,这些流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上一级流程的结构?我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有时候这是由于角度和动机不同造成的。在高级流程中,大家希望事情简单好理解一点,可以方便组织和绘图。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它理解为行动纲要视图。流程是泛化的,一些替代路径被忽略不计。正如前面所述,类似于价值链的概念,在异步的流程中树起了序列。显然,此类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分解为更低级的工作流模型。

  高低脱节

  高层模型与底层模型脱节的另一个原因是模型是由不同的人/项目创建的。比方说,作为责任准则的一部分,项目A创建了一个销售服务的高级流程模型。而为了进行培训,项目B建立了一个低级别的销售服务模型。这样的话这两个东西永远都不会相聚到一起的!

  下篇预告

  总之,有很多力量阻碍了高级别模型与低级别模型的协调工作。对此可以做点什么呢?这种情况真的有关系吗?在我的下一篇文章里,我将会讨论某些改进协调的技术,并解释这么做是值得的原因。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boxi
boxi

相关推荐

  • 在iBPM和BPM间做选择 不一定非此即彼

    大多数系统都有一样的能力,在很多人看来,除了BPM或者iBPM这两个标签以外,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

  • 用BPM策略对遗留应用现代化

    一些人提议把业务流程管理作为应用现代化的手段之一,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采用BPM策略可以成为现代化遗留应用的明智方式。Tom Nolle对此进行了解释。

  • RESTful API设计给开发人员带来怎样的未来?

    在模块化应用世界里,最为持久的争论莫过于面向服务架构和表述性状态转移之争了。本文探讨这样的争论带来了什么及其背后的原因。

  • 云BPM新常态解析

    云端业务流程管理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再是什么可怕的方法来管理重要的业务流程。现在,它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新常态。组织已经从这一技术中获益,使它来更有效地访问和管理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