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应用现代化场景:如何正确使用RESTful API

日期: 2016-02-28 作者:Fred Churchville翻译:崔婧雯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企业正在使用RESTful API来现代化其基础架构的关键方面,但是该方案怎么才能工作呢?我们为此专门采访了OpenLegacy的Zeev Avidan。

对于不堪遗留基础架构重负,并寻找出路的企业而言,应用程序接口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方案。Zeev Avidan,OpenLegacy的产品副总裁,探讨了使用API来现代化遗留基础架构的典型方案,讨论了在这些方案中为什么RESTful API如此重要,以及很多企业的“遗留”基础架构实际上都比他们意识到的更有价值的原因。

使用API现代化遗留基础架构时的典型方案有哪些?

Zeev Avidan:这里有两种方案。最常用的方案是:使用常规面向服务架构(SOA)和遗留系统里已经存在的连接器,……在端点上添加API连接器,或者API层。我们实际不太喜欢这种方案——因为这并不是移动优先的方案。

因此另一种方案是使用API架构,这意味着某个API直接连接到后台遗留系统。它并不需要安装在遗留平台上,但是它就是遗留系统。对于带有不同“封装”的各个系统,无需将不同的服务和本地服务集成,我们认为这样的集成并不适合移动优先的战略。

这么做使用哪种API?

Avidan:现在当你提到API时,通常指的是RESTful API — 这已经是事实标准。也有不同的类型……但是通常是指使用JSON协议的RESTful API。

我们本身提供API,但是也可以更进一步,自动生成软件开发包——可能是iOS,Swift或者Java for Android,他们封装了这些API,因此并不仅仅是API的功能。移动开发人员还可以将这些SDK作为全功能生命周期版本。因此可以深入到API层面,但是也可以更进一步,的确能够提供围绕API的SDK功能性。

使用RESTful API完成应用现代化改造是否总能成功,哪怕遗留系统使用的是过时技术?

Avidan:这取决于实际情况……比如,当我们说,“主机是遗留系统”时,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即使在主机上,你也完全可以使用最新最好的技术,比如,Java,REST API和JavaScript。

它实际上取决于后台如何构建。比如,如果你使用的是“绿屏”系统,我会说,这绝对属于遗留系统……如果你通过API暴露功能,那么通常你已经封装了认证层。如果你有COBOL程序,……那么你可以直接运行它们并将其封装成API。这样的话,问题其实并不严重,……它是COBOL事务,而不是Java事务,但是本质上是同一类技术。

你是否发现企业的遗留系统实际上比他们认为的能力更强?

Avidan:绝对是。对于很多客户而言,他们精心启动项目,完成遗留系统迁移,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如果他们使用相同的平台而选择迁移应用的话,那么只需要使用一小部分花费, 就能够利用现有的遗留系统实现相同的功能。

但是我认为很多客户忧虑的是技能上的缺失。没有足够熟悉COBOL或者主机组装的技术人员,但是你绝对能在主机上运行基于Java的应用,从而获得之前投资的所有收益。我认为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而选择迁移。但是从费用的角度看,他们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钱达到更好的结果。不过我认为现在他们正越来越多得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如何创建成功的RESTful API设计

    设计好的API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存在很多主观指标。哪怕是完全拥抱RESTfulAPI设计并对其问题域拥有完整视图的小型初创企业最终也会出现命名不一致、界面模糊以及无记录语义等问题。

  • API创建影响生产的六个方面

    在API创建方面,简单性至关重要。AnyPresence的Vivek Gupta讨论了开发者可以从6个方面处理好API的创建问题,从而加速API生产。

  • 用BPM策略对遗留应用现代化

    一些人提议把业务流程管理作为应用现代化的手段之一,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采用BPM策略可以成为现代化遗留应用的明智方式。Tom Nolle对此进行了解释。

  • RESTful API设计给开发人员带来怎样的未来?

    在模块化应用世界里,最为持久的争论莫过于面向服务架构和表述性状态转移之争了。本文探讨这样的争论带来了什么及其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