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只需五台电脑?IT的未来“云”决定

日期: 2008-07-13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就足够了!”能让全球信息处理技术领袖IBM的创立者托马斯·沃森这么说的是一个新鲜的、时髦的玩意——云计算(CloudComputing)。它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将带来无限扩展的存储空间和超级计算能力,有人认为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现在我们能否拥抱这个美丽的梦想?它现在只能看得见,但摸不着,不过确确实实就摆在那里,它们在云里,在天空里。只是它离真正的商业模式还有一段距离。


  云计算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变革,今年4月份,Google推出了GoogleAppEngine(谷歌应用软件引擎),5、6月份,IBM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IBM“云计算”中心……


  体验“云中漫步”,还需要一点点时间。


  ——编者


  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狂热信徒正计划借此降低人们的上网门槛以得到更多商业机会。


  近期接受本报采访时,谷歌公司(简称“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试图把云计算描述得更简单一点:只要你的PC或手机等终端里安装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和完整功能的浏览器,开机后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存在“云”中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就会同步到你的终端里。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主要活动都在浏览器里,对PC的性能要求并不太高。”李开复认为,在“云时代”,一个简单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并不快的CPU、256M内存和不到10G的硬盘就可以支撑起用户的日常应用——所以,硬件产业需要一个新的模式。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云计算影响更大的可能是软件产业,或将引起IT产业链上的再一次利益重新划分。


  动了谁的奶酪


  Google一心想要将所有PC等终端设备里的数据存储和运算能力迁移到互联网上,教导用户将计算工作交给“云”来处理。作为云服务的提供者, Google将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保存、分类、管理、搜索和维护。降低的终端上网条件将可能导致人们不再需要高性能芯片、大容量存储硬盘及大容量内存。


  “云”的未来是:数据都存在网上,而非终端的硬盘或存储器里;终端上软件会最终消失,只需要拥有浏览器就可以运行现在的一切。


  已经很成功的Google内心一定狂喜不已,他们认为自己迎来了一个信息处理技术的革命性变革,而且将扮演领袖地位。李开复甚至建议英特尔这样的领袖级公司应该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计算机的芯片速度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英特尔的摩尔定律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高性能多核芯片的推出也早已不能再像“奔腾”、“迅驰”那样带给业界震撼。


  硬件厂商被互联网时代边缘化的趋势正在愈演愈烈。近些年,英特尔已经不得不挖掘新的卖点,例如多核芯片、平台概念,又如转向高端市场。


  但是英特尔和它的铁杆联盟微软都坚信PC的时代还远未结束,它的概念将向“PC+”的方向变迁。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PC不再只意味着“个人计算”,同时也将成为个人通讯(Com-munication)和个人控制(Control)的中心。而且PC的计算能力在不断向其他设备(像手机、汽车、家用电器)迁移,其用途也因此被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软件的被迫转变


  现在Google正热衷于向企业传达这样一种概念: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公司通常都要花费巨额资金用于开发或采用拥有版权的数据,同时还得花费巨资保护这些数据。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上述数据托管给云计算,因为这么做的优势非常明显,除可以节省大量硬件、软件和能耗开支之外,还具有高效和安全等特点。


  惠普公司全球研发中心高级技术顾问Alex也认为,云计算降低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门坎,让企业用户借很少的资源也能做全世界的生意,对中小型企业尤其有利。企业用户不管云计算的服务类型是什么,或者执行服务的架构如何,通过互联网将应用提供给成千上万的用户;让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使用,无需了解服务器在哪儿,内部如何运作等。这样企业能够节省开发、维护和管理成本。而且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问题,不用担心软件的授权、更新、存储的扩容及计算需求的增加等。只要专注自己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就可以了。一切信息系统的变化只需要订购更合适的云计算服务即可。


  而个人用户在云计算时代也将再不需要不停地升级自己电脑上的各种应用软件,甚至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再安装任何软件。“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让用户登陆后通过软件将他所需要的数据抓取到用户端,如果掉线也没有关系,本地的数据可以继续编辑、使用,等再次上线的时候,该发的e-mail马上发出,编辑好的文档则立刻与网上同步更新。”李开复说。


  这意味着,与英特尔总是携手并进的微软也将面临不能再靠版权授权和按照使用者用户数量收费的模式生存。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将软件版权转化为服务费。


  “Saas其实是云计算的一个具体应用的体现。”阿里软件总裁王涛认为,这能使软件厂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生存的方向。


  但软件厂商要想转移到互联网上生存也并非易事。就目前的产业界需求来讲,能够进行大型分布式计算和编程的工程师极度缺乏——以往的程序员都是被训练在终端上写PC软件,现在Google需要的能够掌握大型数据分布式计算的高级工程师缺口甚大,正在上海执行Google云计算大学校园项目的负责人朱爱民说,现在他们只能每班招收20名硕士学历以上的学生——毕竟老师尚且有限。


  存储的转移


  “这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服务。”EM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JeffNick对本报称,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让每个人在网络上存储自己的信息,例如你可以将自己手机上的电话本存储在无线网络上,任何时候都可以调用,这样即便你丢了手机,也不必害怕丢失SIM卡中的联系方式。


  这项技术最具重要性的意义就在于信息数据的外包存储和管理。云计算一直在声称,如果把数据交给他们保存并管理,他们可以帮助个人用户做到维护数据并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Goolge的方案是,对用户上传的数据复制三份存储在任何三台可能的廉价服务器上,一旦任何一台服务器上的数据遭到损坏,软件会自动从另外两个备份数据中再次提取并存储于其他服务器上,用户不用再做数据备份,这些活儿都由“云计算”的服务提供者干了。


  但人们要存的东西可不只是电话本那么简单,成千上万的家庭图片、个人视频正侵蚀着人们的硬盘空间。随着个人存储市场的日益增长,希捷、日立等硬盘厂商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更大容量的硬盘。如果人们真的把“云”当成无限容量的网络硬盘来使用,那么动辄上百G,甚至更大容量级别的个人硬盘市场恐怕要遭受重大打击。


  与此同时,由于数据存储从个人用户终端转移到互联网上,将导致“云”计算服务商对存储需求的大幅增加——也许是个人存储的三倍之多。


  为企业提供存储服务的美国巨头美国易安信公司(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简称“EMC”)正在为这种变化做准备。为了在“云”上迅速发展,EMC动手收购了两家美国小型技术公司,一家是PowerIntegrations公司(简称“PI”),主要掌握了“云”里面的技术;一家是在线备份厂商美国的伯克利数据系统公司(即在线备份服务商Mozy的建立者,简称“Mozy”),提供在线备份服务,让终端客户利用“云”。


  “我们之所以放弃独立发展愿意被EMC收购,就是因为看好EMC在云计算上的未来。”Mozy公司首席运营官VanceChecketts对本报称。


  Google除了提供数据搜索服务外,还提供存储服务,这让存储市场老大EMC公司十分警惕。这使EMC与Google在云计算上火拼的味道已经越来越公开化。


  但是,云计算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人们可能无法接受将含有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存储在别人的硬盘或者服务器上。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