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平台服务源自微软PaaS失败

日期: 2014-02-19 作者:Tom Nolle翻译:张培颖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据说商业就是一种买卖双方之间的公允价值交换。在我们看到一如云计算这样令人兴奋且具备变个性的产物时,很容易忘了这一点,然而它仍旧遵循商业逻辑的规则。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一个托管的虚拟化产品,既不是技术变革,也非产异化业务服务。云市场领导者寻求更大的利润就必须超越IaaS,而且云买家随后会采纳并适应新的功能。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发现IaaS之上的利润?

最近答案似乎指向了平台即服务(PaaS)。PaaS通过增加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将更多的软件元素放入云端,因此置换了更多的软件、支持成本,并且增加了潜在价值。问题在于微软的Windows Azure是唯一可行的PaaS产品,但是Azure从未将其定位或者开发成为所谓的PaaS。亚马逊现在的创造远远超过了微软的PaaS。这并非是一种IaaS,而是超越了IaaS之上的:平台服务。

平台服务将传统OS和中间件中的高价值应用元素抽离出来,将其放到Web服务中,这项服务则可以让任何应用在IaaS之上运作。对于云提供商而言,这意味着新的收入来源。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为其应用构建了额外的价值,而且无需为云自定制代码。而对于用户,就意味着增加了他们所运行的应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平台服务通常复制了商业开源软件,但是提供了一种“即服务”的形式,并提供支持,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真正的云交付的理想方式。数据库服务是平台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部署和管理云应用的工具。

AWS将平台服务带入下一个阶段

然而,紧随着微软的PaaS失败而来的占据云领导地位的亚马逊Web服务(AWS)将平台服务带到一个全新且刺激的方向,即承诺真正的面向云的应用。这也代表了一种云计算战略的战争转换,也可能杀死PaaS。

云市场从一开始到现在,云提供商已经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数据库服务即平台服务,因为传统数据库中间件通常需要用应用将数据在本地存储。甚至在私有云堆栈中,比如OpenStack,提供了一套数据库服务,从简单块存储到新的Trove数据库即服务。

亚马逊也已经提供了这些服务,但是却非常安静的扩展了其平台服务的范围,关注超越了在应用中调节云,转到实际地支持具体的云应用。

亚马逊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并非将用户同具体的操作系统/中间件连接,组合成PaaS,因此可以为任何平台开发基于AWS的应用,在一些情况中,只需采取一些适度的努力就可将云特性增加到现有应用中。亚马逊的平台服务包括促进开发的工具——CloudFormation、Elastic Beanstalk、CloudWatch、OpsWorks,但是也有面向云的应用服务,比如最近的AppStream和Kinesis,以及虚拟桌面、高速缓存,甚至Web优化服务。

亚马逊对于平台服务所做的代表了云计算中一种意义深远的转换,而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市场领袖亚马逊面向平台服务的运动会呈现两种深刻的影响:云服务动力果断转移到IaaS,抛弃PaaS,而且IaaS提供商将被迫创建自己的平台服务来匹配甚至超越AWS的这些服务。

从PaaS到平台服务的这种云转移的重要性和机遇,逐渐破坏了操作系统或者中间件厂商利用自己当前数据中心,提供当前平台云版本的能力。这样的厂商即便保留有市场,包括且有其是微软这样的厂商,可能必须提出其目前的中间件即系列分布式Web服务,而非作为一个完整平台,才能够更易于与亚马逊竞争。

PaaS以及很多IaaS提供商,可能会被平台服务猎杀,因为他们面临双重风险。首先,IaaS提供商将被迫像AWS一样匹配平台服务,这一点为其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其次,亚马逊的平台服务利润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维度来减少IaaS价格,这也将导致竞争对手处于一种更低的利润当中,因为要将价格削减匹配亚马逊的价格,或者基于当前的价格,但是损失掉市场份额。

云市场转移到平台服务的风险

向平台服务的转移不是没有风险。平台服务尚不存在标准接口,不同的IaaS提供商可能通过使用自己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寻求差异化,导致了厂商锁定。这也意味着平台服务用户应该注意他们如何将服务集成到应用中,尤其是如果他们期望使用多个IaaS提供商,或者如果他们的IaaS提供商目前面临收购的风险或者倒闭的风险。

在平台服务中解决“API爆炸”的风险是平台服务逐渐深入的关键所在。最佳的策略就是从平台服务尽可能的隔离应用请求,以便提供商能够没有较大的影响作出改变。这一点可以通过回顾所有的当前既定平台服务实施来促进实现,关注哪些新的提供商提供了这个功能,并且逐步采用应用来符合市场环境。

亚马逊的平台服务并不遥远;他们可能才开始在这个领域的奔跑。随着他们不断扩展产品,他们将会展现出如何构建云应用,而不仅仅是将目前的应用转移到云端。这也是下一代云交付的关键步骤。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翻译

张培颖
张培颖

云计算网站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