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工作模式已经不同于以往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模式,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以应用为中心的运营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所谓的应用经济时代也应运而生,而软件则是主要的业务支撑所在。在这样的场景中,敏捷快速的研发和运维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开发与IT运维之间协同合作的改善至关重要。
通常而言,这两个团体有着不同的观点,开发人员希望能够在小型应用程序频繁更新的同时,迅速获得新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而IT运营人员则对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对数据中心中网络化资源和软件的稳定状态顶礼膜拜。也正因此DevOps获得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DevOps是实践者在开发和运营协同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的结晶,促进了企业中不同的群体携手迈向共同的目标。
DevOps是一个旨在为这个充斥着应用程序/服务开发、测试、部署、弹性、和监测的纷繁世界带来次序的新生IT学科,它同时还能够确保软件的质量、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和性能。DevOps 这个词直至2010年第四季度才在Google Trends中出现,但是DevOps从业人员已经有了大量用于监测、管理的工具可供选择。
近期,CA Technologies发布了CA DevOps组合的升级产品,即敏捷运维( Agile Operation)解决方案,此次发布的敏捷运维解决方案包含全新 CA应用性能管理(CA APM )和CA统一基础架构管理(CA UIM )。据悉,二者的创新功能可以帮助组织在任何基础架构和大数据环境下对所有应用进行快速排查故障并进而鉴别分类。 CA UIM的服务质量指标与CA APM的性能指标可以在单一视图中相互关联并相互补充,从而使 DevOps团队获取跨应用和基础设施的端到端视图。
CA APM 10可以监控任何应用基础架构,具有重新设计的用户界面、进阶的分析能力,以及多项正在申请专利的、可实现基于角色及任务的监控技术。解决方案的团队中心视图通过使用位置、应用类型、业务服务或用户名等变量,帮助用户将复杂拓扑结构简化为易于理解且基于任务的视图。 DevOps团队还可以通过视觉图表,将应用拓扑、状态或属性与历史指标进行综合考量,更加轻松的判断升级是否会影响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简化大数据基础架构的管理并降低管理难度, CA UIM 8.3增加了对Hadoop、Cassandra NoSQL和MongoDB的支持,且均可由单一的控制台实现。CA UIM与 CA网络流量分析的集成以及新分析功能的加入,进一步帮助用户通过简化工作流程以及鉴别高优先级基础架构减少平均修复时间,在用户体验被影响之前提供对网络应用消费洞察。
CA Technologies中国区高级架构师王励杰表示:“为在竞争中取胜,实现更快的部署和持续的创新,跨团队合作至关重要。为此, CA的敏捷运维解决方案率先实现了应用性能管理和基础架构管理的关联统一,能够为运维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并辅助决策,确保客户拥有始终如一的上佳体验。 ”
此外,现在有出现了一些基于云端的应用性能管理(APM)工具,期望通过云服务的模式为用户提供公共或者私有IaaS和PaaS的的管理,但尚未得到市场的有效验证。实际上,对于云APM的要求主要在于,期望工具能够同必须成为部署软件镜像一部分的应用/组件共存,这样意味着必须兼容云服务硬件和软件平台。
选择合适应用性能监控工具,IT团队可以交付更快的故障检修方式。相对小型的故障在发展为大问题之前就能被捕获并得到解决,而且能够帮助团队预防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通过性能趋势分析,IT团队可以减轻架构升级的负担,让硬件更有效更具有成本效益。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思科收购AppDynamics:直指应用管理
思科技术覆盖着大部分的互联网。思科计划收购性能管理供应商AppDynamics,旨在确保应用程序高效运行。
-
顶级APM软件大PK
管理应用性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探索很多种方式,研究很多种趋势之后,应用性能管理能够快速地从简单进化到复杂。对于APM软件而言也是如此。
-
Dynatrace APM:关联环境提供数据
Dynatrace Application Monitoring是一种应用性能管理(APM)工具,它的协作工具包括高层视图和简单的数据挖掘,能够提供可视化和上下文细节。
-
APM应用案例:艺龙在OTA大战中杀出重围
春节与清明假期,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提供商艺龙,经历了从百万到亿级MAU的海量用户增长,研发与运维团队在极高的压力下,应用可用性还是经受住了考验,为用户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