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还是兼并?

日期: 2008-05-27 作者:曹开彬 来源:TechTarget中国

  独立的工作流软件提供商还有生存空间吗?这既是一个摆在众多专业工作流软件提供商面前的战略问题,也可以说是当前工作流软件市场中最大的特点。


  市场处于成长期后期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目前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处于成长期。事实上,对于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的发展,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将它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以前。这是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的导入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工作流软件的概念刚刚被引入,用户对工作流的理念并不认知,国内厂商尤其是ISV和SI对工作流软件也没有深入认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工作流软件能为自己的解决方案带来什么作用,也没有意识到这部分软件其实可以独立化。这一个阶段的应用主要集中在OA系统中,也即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领域。公文流程系统是工作流的主要应用范围。


  第二阶段:2004-2009年。这是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的成长期。这个时期的重要重点有:独立的、专业的工作流软件提供商开始在中国出现,ISV/SI也开始认识到工作流的作用,并且OA、ERP、CRM、SCM等很多企业的解决方案开始尝试构筑在工作流软件之上,有些厂商开始自己尝试推出工作流软件。在这一个时期,用户对工作流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电信、政府、银行等行业中的一些高端客户开始接受工作流软件,甚至会单独采购工作流软件。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仍然并不知道工作流软件。


  第三阶段:2009年以后。这是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的成熟和转型期。这个时期将会呈现的重要特点有:大型的ISV/SI已将工作流软件作为自己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主研发、收购、借鉴开源软件等方式,主流的ISV/SI都将在这个阶段拥有自己的、非常成熟的工作流软件。同时,独立的工作流软件提供商日益感受到综合应用软件提供商的竞争压力,其生存空间变小。很多独立的工作流软件被应用软件提供商所收购。在这一个阶段,用户将会意识到,大型的企业级应用都应该基于工作流软件。


  值得提出的是,在这个阶段,工作流软件将会朝着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基础平台方向转型,从而为其带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2006年市场规模为1.5亿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独立的工作流软件市场规模不大,仅为1.5亿元。但其增长率非常高,2006年比2005年增长46.8%。(但要指出的是,中国工作流软件的实际市场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因为很多由ISV/SI等综合应用软件或解决方案提供商集成的工作流软件市场并没有计算在内。)


  从2006年中国工作流软件的市场特点来看,最明显的就是应用集中度比较高。用户主要集中在政府、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他们所占的比重超过70%。从区域分布来,集中度更明显,华南、华东、华北三区域占据了85%的市场。也就是说,目前工作流软件的应用还主要是集中在一些信息化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大型企业。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现象是,工作流软件向其他用户渗透的速度大大提高。在制造行业、医疗卫生、交通等行业,都开始有了工作流软件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一此ISV/SI已开始将工作流软件集成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之中。随着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与推广,工作流软件也一并得到推广。


  另一个新现象是,利用工作流软件来支撑业务流程重组或业务流程优化成为一些企业应用工作流软件的源动力。例如,在电信行业,这个案例就越来越多。同时,工作流也在企业应用集成(EAI)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用户在做信息系统的整合时,都将工作流软件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这在政府行业表现尤其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竞争格局较为混乱


  目前国内工作流软件市场的竞争格局比较混乱,厂商比较多。计世资讯(CCW Research)主要将他们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独立的、专业的工作流软件提供商。这类厂商的代表有西安协同、信雅达、东兰、FileNet、Ultimus等。他们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小,品牌认知度低。但产品较为成熟,能支持较为复杂的工作流。但从他们的市场来看,单个项目额较小。


  第二类是平台软件提供商。这类厂商的代表有:IBM、BEA、MS、Oracle等;他们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大,品牌认知度高。同时,他们的产品成熟度也非常高,技术较好。因此,他们所成交的项目,往往金额较大。他们的缺点是,产品的易用性还需要加强,在适应国内工作流程的特色方面还有待加强。


  另外,近两年平台软件提供商中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即一些业务基础平台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工作流软件。这类厂商的代表有普元等公司,他们推出了自己的工作流软件,并和自己的业务基础平台紧密集成,一起为用户提供支撑服务。


  第三类是综合的应用软件提供商,即大型的ISV和SI。这类厂商的代表有东软、神州数码、清华同方、中软、用友、金蝶等公司。他们的特点是规模大,品牌认知度高,其工作流软件和自己的解决方案或应用软件集成得非常好。但他们的工作流软件往往功能相对简单,多为自己用。


  第四类是开源软件产品。这类的代表产品有Shark、OSworkflow、jBPM、ActiveBpel等。他们的特点是,新兴产品较多,但在国内认知度低。


  正是众多提供商的存在,使得国内工作流软件市场规模虽不大,但竞争却非常激烈。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计,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内,工作流软件市场会出现更进一步的整合。


  未来发展速度较快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认为,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未来的发展速度仍将保持较快的水平。预计2007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95亿元,比2006年增长38%。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1%。


  原文出处:http://gocom.primeton.com/modules/techresource/article_page.php?linkid=1805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在iBPM和BPM间做选择 不一定非此即彼

    大多数系统都有一样的能力,在很多人看来,除了BPM或者iBPM这两个标签以外,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

  • 用BPM策略对遗留应用现代化

    一些人提议把业务流程管理作为应用现代化的手段之一,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采用BPM策略可以成为现代化遗留应用的明智方式。Tom Nolle对此进行了解释。

  • RESTful API设计给开发人员带来怎样的未来?

    在模块化应用世界里,最为持久的争论莫过于面向服务架构和表述性状态转移之争了。本文探讨这样的争论带来了什么及其背后的原因。

  • 云BPM新常态解析

    云端业务流程管理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再是什么可怕的方法来管理重要的业务流程。现在,它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新常态。组织已经从这一技术中获益,使它来更有效地访问和管理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