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元:为软件商做“福特流水线”

日期: 2008-05-26 作者:马沛 来源:TechTarget中国

  SOA正在大行其道,并且在不断的褪旧出新。在经历了之前的SOA概念、技术、内涵与本质的热潮之后,今年以来,SOA的话题转入了“企业该如何实施SOA”的阶段。在这场席卷全球的SOA落地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加剧了国内SOA软件厂商的新一轮洗牌。


  SOA被提出来超过十余年时间里,伴随着它所带来的机会与风险就一直在不停的冲击着我们。2003年,一批国际大厂商带着SOA似乎在一夜之间为中国洗了脑,一时间国内处处吹响了SOA的号角,中国的软件企业纷纷投身这样的一场SOA革命中去。SOA的商业空间是巨大的,但是从技术、产品和品牌上看SOA市场仍然在由一些国际大厂商引领和主导,那么在快速转变的IT环境下,顶着巨大压力的国内SOA软件厂商必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这样一个市场格局的商业角逐中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做为国内SOA技术起步最早的企业之一普元同样也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定位核心价值


  近两年中,不断的有国际厂商因为看中了国内的软件厂商熟知本土行业规则,以及在各行业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所以与相当一部分的国内SOA厂商建立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继而将他们定位为SOA垂直行业领域中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因为做为一个中间件,它是不能被最终用户直接拿来就可以自己用的,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成应用软件,才是一个对客户来讲有价值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好比制造一辆汽车,就算是发动机的性能再优良它也是不能开的,所以脱离汽车而单独存在的发动机并不能产生价值,必须在它的基础上有一辆汽车才可以真正的发挥各自的功用。从这里,不少的国内SOA厂商将自己定位在选择拥有成熟和先进发动机的厂商合作,完成这样一辆汽车。


  但是,一辆汽车的核心就是发动机,那么这样的合作,国内软件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这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从这里,普元似乎看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价值。


  “首先在这样一个竞争无比激烈的行业,一个项目有七八家同类型的软件厂商竞争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普元CEO沈惠中这样说道“比如一个项目要开发,中国电信也好,或者政府也好去做投标,说我要做OA系统也好,做电子中文系统也好,做银行系统也好,七八家软件企业去竞标而且都是标书的性质。价格自然成为品牌的因素,所以要想中标价格一定会降得很低。外加项目中存在客户需求不明确,期间会多次变更需求分析造成项目周期拖沓;技术实现成熟度低和有可能成为“烂尾楼”等等的一系列风险存在,所以即使你把这个项目接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给自己下套,因为下一步是很难继续做下去的。”


  这种现象在国内激烈竞争的IT环境下存在很普遍。除此之外软件行业还有一个和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种高度的脑力劳动,最大的成本在于人。“一个出色的软件人才是非常昂贵的”沈惠中说,“IT行业的人成本是很高的,除了需要出高价聘请软件技术人才,还需要考虑如何把这些成为技术骨干的人留住。”这些原因就使得软件厂商必须有持续不断的项目和不菲的项目价格做为积累运营资本的基础,这就产生了软件生产的高成本和项目低价格之间的矛盾。


  普元接触了很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开发商,在现实中真实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几年下来,有大批的曾经踌躇满志的软件企业就在这样惨烈的竞争中灰飞烟灭。比如广州某口碑甚好的主打电信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在人们的概念里电信行业是暴利,为他们的企业算一笔账,一年中软件能够完成六七百万,这应该算是不错的业绩。但是在他们看来其实日子还不如传统行业好过,都是表面风光而已。据统计软件企业净利润做到10%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从之前分析的各项原因看来为你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这绝对是生存的十二字法则。


  寻找蓝海,做应用软件提供商的技术提供商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考虑怎么样降低软件生产成本,提高软件生产效率。使得以前要用6个人或者20个人做半年的项目,现在用10个人半年就能把它做完。沈惠中为我们算了一笔这样的帐:“因为企业报价的底线是根据自己做这个项目的成本估计的,所以即使大家都有竞相压价的意愿,他也必须考虑自己付出的项目成本,所以最后大家算出来的成本价格相差并不会过于悬殊。试想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是20人6个月才能做完,也就是120个人员的项目,你有能力控制在60个人完成,那么同样的价格别人一分钱不挣的项目,如果你来做就有了50%的利润率,那就是真正的暴利了。”
   
  其次是怎样控制风险,你是否有更好的开发方法、项目管理能力来应对客户对需求描述不清的情况下仍然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应用软件开发商如果具备了以上两点,一是生产效率,你能够用比别人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时间完成软件产品的生产。二是你控制风险的能力比别人更强,那么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分析到这里,普元已经完全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海。因为普元改变了我们软件生产的方式。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以前大家是在用手工一针一线的开发软件,而现在普元提出的构件技术是为大家提供了一系列软件基础组装的模块,可以利用它们以搭积木的方式组装软件。


  “这样的做法,使软件的生产方式完全被改变了”,沈惠中说,“以前一般做软件应用的项目会被称作是橄榄球型,中间粗,技术骨干需要很多;两头尖,即做项目管理和业务需求的配置少,这样的橄榄球型结构会为软件的失败买下伏笔。普元提供的构件工具令这种生产方式变成了葫芦型,两头大,业务需求、项目管理的配置提高,为的是更多的理解客户的需求、控制项目周期,这样也是降低了项目的风险;中间细,即所谓的技术高手不再像从前那样的需求量了,所以需要的只是技术蓝领来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拼接。”


  除此之外,构件提供了图形化描述,这也是很多业务部门在与IT人员打交道的时候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是使用不同的语言两类人群,所以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事务,如果双方描述和理解产生偏差对项目中的功能实现将会产生“蝴蝶效应”。图形化的描述就可以大大的降低这一风险了。“比如客户想要这个应用是这样的,技术人员马上在图上画出来是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马上进一步沟通,修改,最终确定方案。业务需求沟通中的可视化界面,让这种方式很简单的被实现。”沈惠中这样说道。


  其实这也是因为它是组装而成的,与乐高玩具的组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提供的基础架构上预留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细颗粒度的接口,在构件库中筛选与需求相符的功能构件,然后把它们用图形化的工具呈现在客户的面前,如果出现偏差你只需要把它从原来的位置拔掉然后重新插进另一个插槽,就完成了更改。如果有新的需求增加进来,那也只需要再寻找一个适合的模块插入这个接口,这便是SOA真正的低维护成本实现业务的随需应变。与之完美结合的是普元做为SOA标准制定组成员之一,自然令所有构件模块、插槽接口、拼接方式都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实现的。


  市场决定话语权


  大量类型和规模各不相同的应用软件提供商正在寻找着能让他们的生存状态改善的方法,所以普元一切从构件开始的方法论在中国将会拥有庞大的市场。沈惠中对此非常有信心,他说:“我们有分别针对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的可定制化的产品,按照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投入产出比例实现合作。


  中国的SOA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中国仍有大量的企业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第一代的信息化建设,如今的形势就要将企业融入SOA带来的第二代信息化建设中了。从成功案例的实践数据显示表明企业中如果已有一定数量的IT系统,那么在转型SOA的过程中,前期会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来融合进入已有的系统中去,如果没有大量现有的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更美好的图片,只是需要在项目执行的前期新开发出很多具体的应用系统。二者相比较就可以看出直接跨入第二代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在节约成本上有3~4倍的优势。


  其实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做全所有的事情,对于普元,看中的就是直接进入SOA架构下的企业需要从零开始搭建大量的应用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选择应用软件提供商的时候,也许会拜倒在“品牌效应”的石榴裙下,然而作为一个应用软件提供商,他在为企业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里面具体用了哪些技术来实现功能是没有企业会在乎的。


  所以运用普元成熟的构件模块技术来快速和稳定的搭建这些系统就如为你同量身定做一件西装那样合身。“帮助应用软件提供商解决了成本、效率、风险这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价值所在。”沈惠中说,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你能不能帮你的客户赚钱,如果能,并且还可以提高他的竞争力,那么他很自然的就会跟你亲近。”


  处在IT行业当中的我们,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IT新经济中的话语权。每一次技术浪潮的经过,都有大浪淘沙式的游戏规则。普元带给我们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这生存的十二字法则也许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身在IT行业中的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原文出处:http://gocom.primeton.com/modules/techresource/article_page.php?linkid=1838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马沛
马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