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市场趋势探讨

日期: 2007-12-22 作者:陈海伟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如果说80年代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大发展的时代,那么到了90代年中期,EDA软件厂家如何发展是众多EDA厂家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EDA的发展过程,最早是Calma和Applicon公司推出的电子CAD工具只是一些单一的工具,解决在设计中的个别环节问题。在80年代初,Daisy,Mento和Valid公司开创了以门级设计为基础的CAE设计,标志着EDA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了86,87年,Synopsys和Quad Design公司成立,1988年SDA和ECAD公司合并成立了Cadence公司,这些公司把设计建立于寄存器级,使设计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产生——框架(Framework)。当时Daisy,Mentor和Valid公司仍在维护着单一点的工具,而不采用框架结构。

  Caence的Verilog HDL是第一个商业化的以框架结构为基础的一套软件设计工具。到了90年代,FPGA的应用,MCM技术的发展,高速PCB版设计都给EDA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讯技术,多媒体,微处理器等应用比比皆是,使得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复杂,往往一个芯片就包括了多种功能。而一个系统又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芯片,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系统硅片化,硅片系统化",ESDA这一概念也开始形成。要达到用户设计的要求,就需要EDA厂家有能力来应付这种情况。Cadence公司总裁Joe Costello首先指出这一趋势,并且为迎接这一挑战于93、94年收购了Comdisco公司Red Wood公司,组成了Cadence Alat Group来加强其ESDA方面的优势。单一的工具或是部分的工具已不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日本的Zuken公司于1994年收购了英国的Recal-Redac公司,也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所走的关键一步。

  从94年EDA市场来看,比起动荡不安的93年有较大的加回升。Cadence公司以四亿三千万美元的收入仍雄踞榜首,保持一定优势。从整个市场来看,94年比前一年有所增长。但也有一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已开始在困扰着人们,那就是EDA的出路何在?从单一的工具到一套完整的工具到目前一系列的工具(包括很可能是来自4、5个不同厂家的工具)。对设计工程师来说不仅要了解每一工具的作用,还要了解每一个厂家可以提供的工具,这种要求越来越高。对EDA厂家而言,没有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市场日趋饱和,而EDA厂家每年还要投资巨额资金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维护,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逐年降低,对每一个股东来说都要考虑回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EDA厂家如何来维持其生存呢?

  结构改革:从生产软件——销售软件变为生产软件——提供服务。以前,设计人员可能会向EDA厂家询问是否有软件可以帮助仿真一个高频电路?是否能有软件帮我们做PCB布局布线?而现在市场窗口越来越小,一个产品如果不能及时上市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一产品得不到利润回报。而复杂的工具又不能很快的掌握,那么设计者可能会向EDA厂家询问的不再是有哪种工具,而是你能否帮我们在6~9个月内生产出这一型号的产品?这样EDA厂家向用户提供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深层次的服务。

  什么是深层次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是向用户提供软件使用培训和维护,而且还向用户提供设计经验,帮助用户建立起一个设计环境,使用户能够如期完成产品设计。这就要求EDA厂家不但要能提供高性能的软件,还要求EDA厂家有一支具有实际设计经验的专家队伍。这里说的不是一、二个专家,而是一支队伍。因为要能够与用户的设计队伍相匹配,这样才能共同有效地完成设计的任务。举个例子,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94年8月与Cadence公司签订了一个数百万美元的长达三年的合作协议购买Cadence的软件,用于在模拟、混合信号、多媒体及电信领域等设计,这一决定是TI公司经过几个月的长期考虑,对多家EDA厂商评估分析之后作出的。这不仅是因为Cadence公司能提供一流的软件,而且Cadence的Spectrum Services组织还能为TI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保证用户在短的周期内设计出所需的产品。

  94年中国的EDA的情况如何呢?因为到了"八五"后期,加上国家紧缩开支,应该说94年中国的EDA行业并不很兴旺,因而EDA厂家之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应该说竞争给用户带来了好处,可以有比较、有选择、少花钱、多办事,但对EDA厂家来说确有很多难言之隐,说到底就是利润得不到保证,那么在利润很低或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会怎样呢?首先是用户的服务得不到保证,用户的利益也就没了保证。在中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用户买了某家的产品之后,在很长的时间内用户只使用了部分产品,而没有发挥出全部产品的作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用户没有得到厂家进一步的服务支持,因为这些服务会增加厂商额外的费用。在很低利润的情况下,厂家不会考虑这种开支的。要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变,就必须保证EDA厂商有一定的利润。有些厂家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保持了相对的高价位,这种做法可能不会被所有的用户接受,但确使接受这种观点的用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

  94年中国EDA的另一个新特点是用户开始多元化的选择。用户已经逐渐地了解了各个EDA厂家的优势,选择软件已不再只是从一家购买,这一情况在一些大的项目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但在购买软件时也还存在着一些盲目性。用户有时买的软件在几年内都不会用的上,这对用户造成资金积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用户对产品缺乏了解,对自身产品的发展没有控制能力。也可能与中国的国情有关,资金属于专款专用,因此有用没用的软件一次能买就都买了,这种情况也许会在今后有所好转。

  总之,我认为在今后的EDA发展,在技术上会朝着"系统硅片化,硅片系统化"发展,这并不是说技术较单一的EDA厂商就没有出路,而是这些软件要能解决"系统硅片化,硅片系统化"中的一个或部分的问题,在商务上将用深层次的服务来引导在技术上的实现,深层次服务的能力将成为衡量一个EDA厂家水平的重要因素,完美的技术与超凡的服务质量相结合,这将成为EDA厂家的追求目标。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EDA和SOA:孤掌难鸣

    速度和复杂度在哪里构成问题,“引擎如何工作”可能就是兴趣点所在。大多数CEP引擎极大地超过了一般用途的服务器。

  • 复杂事件处理CEP手册

    在金融服务和其他行业中,如何使那些重要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信息以高速数据流的方式到达企业变得尤其重要,而复杂事件处理(CEP)就是这一过程的代名词。在复杂事件处理中,数据是不断变化的,而“操作”是“静态”的。复杂事件处理具备了分析高速数据流并鉴别重要事件的能力,虽然对这些事件的鉴别过程是复杂的,但结果却是无价的。复杂事件处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全面地洞察市场变化,降低风险和提高决策效率。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复杂事件处理。

  • BPM和实时分析报告

    世界必须优化水资源的使用以避免争端。繁忙的希斯罗机场需要合理化其流程面对持续的成长。同时,软件架构师必须有效地使用业务活动监控(BAM)系统,满足新的业务流程管理(BPM)需求。数据分析、刷新频率的增长逐渐成为越来越多BPM场景中混合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报告吧。

  • 观点:复杂事件处理仍在摸索市场

    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复杂事件处理(CEP)?在Colin Clark(云事件处理CTO)最近的博文中,提到市场在分析师和厂商近年来的允诺中,仍在努力实现这种数十亿美元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