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的关键任务是服务构造和业务化流程

日期: 2008-07-01 作者:刘尔洪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差异化服务暴露短板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运营商对差异化营销和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引入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来提高运营商的差异化服务能力。


  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首先会引起电信产品销售流程的改变。拿一个具体的电信业务来说,例如DDN(数据专线)的销售流程,之前只需要提供源点和终点地址,电信运营商就可以通过一系列链路配置开通这个服务;增加了SLA之后,客户可能会提出接通率、开通时限、是否提供备用电路等质量指标。这样的变化是在运营商产品销售之前需要客户经理与客户充分沟通,与客户就SLA保障指标和商务达成一致,而且,由于要在各个环节支持SLA合同的落实,对于后台的支撑系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虽然仅仅增加了一项服务,却暴露出原有的运营支撑系统的薄弱环节。经过对流程和后台服务的梳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流程中存在大量的人工处理环节,在流程模式的处理上,人工处理尤其在中国远远比自动活动(服务)要复杂得多;


  对于自动活动(服务),又存在如下问题,1.53%的服务需要改造;2.20%的服务需要重建;3.只有27%的服务可以完全重用。


  从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出,在管理流程演化的时候,作为支撑的IT系统,不是简单经过自动服务的重新编排就能快速满足的,所以实施SOA的挑战在于:必须要有灵活的架构来支持服务的构造,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服务构造的技术难点与解决之道


  实现理想的差异化服务需要改造服务的各个环节,其中实现管理精细化是首要条件。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则意味者需要服务颗粒度不断由粗变细,但对运营商来说,在不断转型,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很难定义多大的颗粒度的服务是合适的。


  SOA服务颗粒问题难以通过规划解决。目前做SOA实施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自上而下是指从企业愿景、战略目标到组织结构、管理体系、IT规划,通过IT的规划抽取合适的服务。中国市场的特点在于其处于不断的市场化进程中,还有很长的管理上的演进路线,未来两年到底会发生什么无法预料,比如中国的电信行业,经历了多次分拆重组,即将跨入3G时代,现在将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联通CDMA网并入中国电信,剩下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再进行合并,这样的变化在2年前可能是很难预测的。


  而所谓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就是先从一些具体问题入手,比如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实施CRM,首先找出对于这个应用应该提取哪些公用服务,以及加强产品管理涉及到哪些系统,然后直接重点梳理一下产品管理相关的服务等等。


  但无论用哪种规划方法,实际上都无法解决服务构造本身的颗粒问题。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渐进的演变的过程,至少目前是很难通过规划的方式去解决的。


  其实,在建设应用系统时也有很多的体会,用传统的方式构造服务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越大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概率越高,客户满意度越低;


  项目实施周期和质量都不可控,常常拖延工期和发生质量问题;


  技术人员很辛苦,但价值得不到体现;软件企业管理代价高,人员流动性大;而项目质量取决于参与的每个工程师个体能力和素质;


  难以进行知识转移和知识承接,知识积累困难;


  服务构造的标准化问题。


  这些问题源于3个方面:软件规模和生产率的矛盾;可扩展、快速变化和高质量的矛盾;三是软件生命周期全程可管控问题。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建立适合的SOA服务架构,能不能把复杂服务,分解成稳定的单元,有限的收敛单元是很重要的。通过稳定的收敛的单元服务,解决可扩展、快速变化和高质量的矛盾以及软件规模和生产率的矛盾。


  其次建立统一封装的平台化架构。平台的一体化和完备性是解决灵活、管控的必要条件。通过一体化平台架构解决软件生命周期全程可管控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一套建立在可管控的工具基础上的项目管理方法。通过基于平台的方法论解决运用工具和平台时所遇到的软件工程问题。


  业务化流程的技术难点与解决之道


  任何管理体系的建设,都需要从流程、组织、人、KPI四个要素方面去考虑。但这四个要素经常不断变化,所以在去实施SOA的时候,要敏捷地支撑这样的变化,必须有一个流程平台支持这样的变化,而除了本身的系统特性(比如性能、稳定性等)外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够在业务层面上能很好的去配置四个要素的灵活变化,并且要很好地解决复杂的人工处理活动,让管理演进与流程变化同步起来。


  业务化流程的解决之道,就是“让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更融洽的协同工作”(图1)。传统的“流程分析—流程梳理—技术实现—流程部署”实现方法带来很多弊端:技术人员很难理解业务人员的设计;技术实现周期长;当业务变更时,很难快速响应。



  图1 业务化流程示意图


  业务化流程就是让业务人员更多的参与到“流程设计、流程组装、流程测试”中,才能快速应对业务流程的变更,当业务人员的流程设计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亦告结束,从而,每一次变化以业务为始,以业务为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业务→技术→业务的分离状态。传统的BPM产品也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直面实施SOA的挑战,本质问题是通过业务流程平台使管理与业务同步,并通过建立统一封装的平台化架构来构造稳定的、收敛的单元服务,以实现软件效率提升及SOA全生命周期管控。了解了这些本质问题,才能从企业今天解决问题的实际绩效入手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才能实现提高业务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敏捷企业的终极目标。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