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的计算环境,为IBM所定义的随需应变计算环境奠定了现实基础。随需应变计算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如图1-3所示。
图1-3 随需应变的计算环境应该具备的特点
(1)整合:将人、过程、应用和数据全面整合起来。
(2)虚拟化:将分布、异构的物理资源(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整合起来,呈现为统一的逻辑对象,以安全和可管理的方式供使用。
(3)自主计算:如同生物体一样,系统具备一些高级生物系统的能力,包括自我诊断和修复问题,自动配置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动优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工作负荷的处理的能力,自我保护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4)开放标准:整个环境建立在开放的标准之上,保证系统的交互性。
1.2.4面向服务计算环境的现状
不同的服务计算环境,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产品,这里主要结合IBM的产品和技术来介绍在J2EE平台上实现的服务计算环境。
主机通过增加对互联网技术和标准的支持,来创建主机上的面向服务计算环境。比如IBM的CICS 3.1,提供了SOAP和Web服务的支持,可以将主机上的应用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出来,供消费者使用。
多年来,IT界的主要技术提供者,一直携手努力定义和推动Web服务的相关标准,并且在主要的几个计算平台上实现了高度兼容,包括.NET,J2EE和开源平台(如LAMPLinux,Apache,mySQL,PHP/Perl/Python)。
IBM以J2EE为基础,提供了全面的、强大的服务计算环境,如图1-4所示。
图1-4 IBM提供的服务计算环境
在这个计算环境中,它是服务的世界。其中,Access Services提供访问已有应用或遗留系统的能力,将已有系统中的功能和信息转化为服务,IBM提供了访问不同系统的适配器和相应的框架来帮助转化。Business App Services指那些通过新的计算平台J2EE(如IBM的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来实现的新应用,它们所实现的功能和信息也都转化为服务提供出来。Partner Service指那些来自合作伙伴的服务,WebSphere Partner Gateway提供企业边界处不同安全等差异的转换。Information Service是那些跟信息(而不是活动)有关系的服务,比如将多个系统中异构的数据,聚合、转换为业务需要的统一整齐的业务数据对象来访问。Process Service是指把多个服务聚合成为一个服务流程对应业务过程的服务,这种复合服务通常是长时间运行的过程。Interaction Service是把人的活动,通过人机交互以服务的方式出现在整个业务过程中,作为Process Service中的一部分。
在面向服务计算环境中,企业服务总线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提供服务的中介,解耦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是服务计算环境中的核心。ESB是过去消息中间件的发展,采用了”总线”这样一种模式来管理和简化应用之间的集成拓扑结构,以广为接受的开放标准为基础来支持应用之间在消息、事件和服务级别上的动态互联互通。
ESB的基本特征和能力包括:描述服务的元数据和服务注册管理;在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之间传递数据及对这些数据进行转换的能力,并支持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模式如同步模式,异步模式等;发现、路由、匹配和选择的能力,以支持服务之间的动态交互,解耦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高级一些的能力,包括对安全的支持、服务质量保证、可管理性和负载平衡等。
ESB所提供的基于标准的连接服务,将应用中实现的功能或者数据资源,转化为服务请求者能以标准的方式来访问的服务;当请求者来请求一个服务时,ESB中这种中介转化过程可能简单到什么也没有,也可能要很复杂的中介服务支持,包括动态地查找、选择一个服务,消息的传递、路由和转换、协议的转换。这种中介过程,是ESB借助于服务注册管理及问题域相关的知识(如业务方面的一些规则等)自动进行的,不需要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介入,从而实现了解耦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的技术基础。这使得服务请求者不需要关心服务提供者的位置和具体实现技术,双方在保持接口不变的情况下,各自可以独立地演变。
所以,ESB采用总线结构模式简化了应用之间的集成拓扑,通过源自实践的模式,提供了基于标准的通用连接服务,使得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可以以松散耦合、动态的方式交互,从而在不同层次上使得SOA解决方案是一个松散耦合、灵活的架构。
需要注意的是,ESB是一种架构模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特定的技术或产品,但实现ESB确实需要各种产品在运行时和工具方面的支持。IBM有很好的产品支持,运行时支持包括WebSphere ESB和WebSphere Message Broker;工具支持有WebSphere Integration Developer,支持用户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的开发任务,如发布服务、使用各种模式、转换消息和定义路由等。
1.2.5 面向服务的编程模型:服务组件架构(SCA)和服务数据对象(SDO)
为了促进面向服务应用的开发,IT公司联合起来,在2005年11月发布了服务组件架构(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和服务数据对象(Service Data Object)规范,这些公司包括IBM,BEA,Oracle,SAP等。
SCA的目标是大大地简化服务开发,直接采用Web服务和XML开发服务,使得程序员工作在底层技术上,需要应付各种异构环境下的具体实现细节。其中,SCA定义和规范了技术中立和实现透明的服务组件、服务及服务调用和组装;而SDO定义和规范了服务世界里的数据,这些数据对象拥有清晰定义的信息模型,独立于数据源和具体数据访问技术,使得服务访问数据和在服务之间交换数据更方便、有效。
很多公司已经在J2EE平台上支持了SCA/SDO,还提供了C++的版本。IBM WebSphere Process Server 6实现了SCA/SDO规范,提供了最新的SOA编程模型的支持,已经在很多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1.3 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变和面向服务的设计原则
软件开发一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人们处理这种复杂性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抽象。回顾历史,我们的抽象层次越来越高,反映在各个方面,从编程语言、平台、开发过程、工具到模式。尤其是模式,大量出现在那些结构上设计得很好的软件系统中,无论是微观层次上(对象、组件)稳定出现的结构范式,还是在宏观层面上出现的架构模式。使用哪些抽象手段来为问题域建模?如何定义组成部分之间的协作和结构关系?如何定义从外界所看到的系统结构和行为?是什么设计原则在指导我们的架构决策?有什么最佳实践和模式可供借鉴?所有这些,形成了不同设计风格和体系结构范式(Architecture Paradigm)。
通常,一种体系结构范式,包括设计原则,来自实践的结构式样、组成要素和关系,以及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它们是如何被识别、描述和控制的。体系结构从过去单个应用包罗一切的客户/服务器的模式,逐渐演变到三层和多层结构的各种分布式计算模式。今天,人们开始谈论和实践面向服务、更加分布化的架构范式。
从抽象手段而言,SOA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流程等元素。这些抽象手段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
如何利用这些抽象手段,将一个业务需求转化为流程、服务,进一步建模为服务组件,然后结合具体实现环境,在重用已有系统的功能和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来实现?如图1-6所示是IBM总结的SOA架构概念模式。
SOA架构中,继承了来自对象和组件设计的各种原则,如封装、自我包含等。那些保证服务的灵活性、松散耦合和重用能力的设计原则,对SOA架构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结构上,服务总线是SOA的架构模式之一。
关于服务,一些常见和讨论的设计原则如下:
(1)无状态。以避免服务请求者依赖于服务提供者的状态。
(2)单一实例。避免功能冗余。
图1-5 SOA中的重要抽象手段
图1-6 SOA的概念架构模式
(3)明确定义的接口。服务的接口由WSDL定义,用于指明服务的公共接口与其内部专用实现之间的界线。WS-Policy用于描述服务规约,XML模式(Schema)用于定义所交换的消息格式(即服务的公共数据)。使用者依赖服务规约来调用服务,所以服务定义必须长时间稳定,一旦公布,不随意更改;服务的定义应尽可能明确,减少使用者的不适当使用;不要让使用者看到服务内部的私有数据。
(4)自包含和模块化。服务封装了那些在业务上稳定、重复出现的活动和组件,实现服务的功能实体是完全独立自主的,独立进行部署、版本控制、自我管理和恢复。
(5)粗粒度。服务数量不应该太大,依靠消息交互而不是远程过程调用(RPC),通常消息量比较大,但是服务之间的交互频度较低。
(6)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性。服务使用者看到的是服务的接口,其位置、实现技术、当前状态等对使用者是不可见的,服务私有数据对服务使用者是不可见的。
(7)重用能力。服务应该是可以重用的。
(8)互操作性、兼容和策略声明。为了确保服务规约的全面和明确,策略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这可以是技术相关的内容,比如一个服务对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可以是跟业务有关的语义方面的内容,比如需要满足的费用或者服务级别方面的要求,这些策略对于服务在交互时是非常重要的。WS- Policy用于定义可配置的互操作语义,来描述特定服务的期望、控制其行为。在设计时,应该利用策略声明确保服务期望和语义兼容性方面的完整和明确。
1.4 软件工程的演变和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方法和过程伴随着软件实践不断发展。软件危机发生之后,从瀑布模型、原型方法等讲究过程、文档密集、控制较多的方法,逐渐发展到轻量级、敏捷和迭代的方法。这些方法更加人性化,避免因为过重的过程而扼杀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方法更强调快速地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软件、直接的沟通、持续集成和持续质量保证。
SOA和当前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共同交叉点就是业务价值驱动(Business Centric),强调速度。SOA从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能力入手,而敏捷过程则从软件交付效率出发。
SOA的架构特性,使得敏捷过程非常适合SOA项目的实施。在SOA架构中,服务的独立性,使得每个服务可以被单独地开发、测试和集成。一个企业中的IT系统,如果是基于SOA的计算环境,那么这个环境就是一个服务的生态系统,每开发一个服务,马上就可以独立部署,成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这样既很好地支持了持续集成、持续质量保证,又很好地使得这个服务马上产生业务价值,而不是苦等其他服务的到位。服务的特性,使得敏捷过程和SOA架构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让二者相得益彰。以我们与不同客户合作的实践,我们已经充分体会到这二者在实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业务需求改变的适应能力方面相互配合的好处。比如我们在中远集运,从瀑布过程转向了迭代的开发过程,采用了敏捷方法的原则。
在韩国的项目里,我们的团队来自IBM中国,IBM韩国及韩国客户自己的工程师,分处汉城和北京两个地方,这些工程师怎样协作才能很快地交付高质量的系统而不相互牵扯?对于北京的工程师,北京的团队无法复制客户在汉城的已有系统,如何测试自己开发的服务?通过服务建模,系统被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的服务,我们将那些要重用已有系统来实现的服务交给汉城的队员,其他的交给北京的队员,并且要求每个服务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简单的”伪”实现(Mock Service)。一开始,这些简单实现被部署在北京和汉城的测试环境中,然后各个服务开发小组开始各自独立地开发自己所负责的服务,而流程开发人员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开发他的流程,不过所基于的服务是在那些简单实现之上,但是这些简单实现足以支持有意义的单元和集成测试。随后,一旦某个服务被实现,它就被部署到实际的环境中,通过调整ESB的服务中介配置,对此服务的请求被路由到真实实现。一旦真实实现有问题,还可以换回简单实现,以避免影响其他服务、流程的单元和集成测试。这种灵活性带来的随时开发、随时部署、随时集成和测试对于采用敏捷过程是非常有利的。
1.5 SOA技术概览
本节将讨论目前SOA体系架构中用到的主要技术和标准。
1.5.1 SOA的主要组件
在前面关于计算环境的讨论里,我们已经提到SOA计算环境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运行时环境、服务总线、服务注册库、服务网关和流程引擎。通常,还会包括服务管理、业务活动监控(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和业务绩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BPM)。另外,在服务建模、开发和编排服务等方面,我们需要相应的工具来支持。在分析、设计方面,我们需要基于服务的分析、设计方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服务建模,包括服务的识别、定义和实现策略,其输出是一个服务模型(Service Model)。
1.5.2 SOA主要技术和标准
Web服务作为实现SOA中服务的最主要手段。我们首先来了解跟Web Service相关的标准,它们大多以”WS-“作为名字的前缀,所以统称WS-*。 Web服务最基本的协议包括UDDI,WSDL和SOAP,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提供直接而又简单的Web Service支持,如图1-7所示。
但是基本协议无法保证企业计算需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我们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协议,比如WS-Security,WS-Reliability和WS-ReliableMessaging;对于复杂的业务场景,我们需要WS-BPEL和WS-CDL这样的语言来将多个服务编排成为业务流程;管理服务的协议如WS-Manageability,WSDM等。跟Web服务相关的标准,还在快速发展当中。目前在SOA产品和实践中,除了基本协议外,比较重要的还包括BPEL,WS-Security,WS-Policy和SCA/SDO。如表1-1所示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总结,后面的章节会介绍重要的技术和标准。
图1-7 基本Web服务协议
表1-1 当前Web服务协议栈
1.5.3 SOA技术在工业界的支持现状
目前,Web的标准和技术在演变当中,不同的技术环境的支持力度也不同,但是前面提到的基本核心协议,都有很好的支持。关于Web服务协议的接受和支持程度,如图1-8所示。
图1-8 当前Web服务的接受情况
1.6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SOA基本概念,并澄清了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然后概要地讨论了SOA的若干重要方面,包括面向服务的计算环境、编程模型、架构风格、工程方法等。还非常简要地介绍了SOA在工业界的支持概览,更多的细节请参看各个部分所附的参考链接,它们会给读者提供非常充分的信息和文档,供读者了解SOA相关技术和标准的发展细节。通过表1-2,读者也可以了解到工业界,包括厂家和标准化组织的参与情况。
关于作者
毛新生先生现任IBM中国开发中心Web 2.0首席架构师。此前他曾任IBM软件集团企业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和北亚地区首席架构师与IBM SOA中国设计中心技术主管,在企业级软件方面拥有广泛、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设计与项目实施经验。2006年,毛新生先生被授予“IBM资深技术主管”称号(STSM ,Senior Technical Staff Member),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获此殊荣的IBM技术人员,在全球也仅有1000多位IBM员工享有这样的荣誉。毛新生先生于2000年加入IBM,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和IBM中国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以研究人员,开发经理和架构师的身份从事过信息检索,语音技术及其中间件,门户,普及计算,Linux,网格计算,Web Service和SOA等领域的很多工作。毛新生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如果您想找到更多关于毛新生先生的文章,您可以搜索 毛新生的BLOG。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事件驱动框架和SOA在空军的应用
空军正在利用SOA来改善数据共享,并实时跟踪战机,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的Michael Marek解释了企业可从中学习的经验。
-
揭秘New Relic APM技术细节
New Relic应性能管理(APM)套件主要用于Web软件开发。它允许用户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上跟踪关键事务性能,并且支持代码级别的可见性来评估特定代码段和SQL语句对性能的影响
-
仅凭SOA和云无法解决业务数据管理风险问题
SOA和云可以是某些恼人问题高效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了。但是也要记住它们并不是所有事情的直接答案,特别是当你的问题是业务数据管理风险,而不是技术问题时。
-
如何避免云计算与SOA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