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用移动Web应用扩展Web应用

日期: 2013-02-07 作者:James A. Denman翻译:蒋红冰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Erdal Tuleu以及与他一起工作的开发人员已经在基于Web的消息和通讯应用程序中取得了成功,而且在移动版本,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平台也创造了同样的成功。Tuleu是imo的工程师总监。与Trillian相似,imo允许用户把即时消息配置文件结合在一起,并维护对话。最近我们有幸与Tuleu对话,并咨询了关于建立本地移动应用来适应已有的Web应用的问题。

  从只有一个Web接口的Web应用团队转移到移动Web应用世界中,Tuleu et al.必须要克服几大挑战。因移动设备硬件的束缚而设计的应用程序比给运行在桌面或便携式电脑上的完整Web浏览器设计的应用更具挑战。即使有更大的挑战,该团队也同时为Android和iOS平台设计出了移动应用。这需要团队分成和协调多个开发团队。那些开发团队也需要相互协调他们的代码,或都与后端协调,而且这些应用需要在多个不同的设备上,条件尽可能多的情况下测试。

  Tuleu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向imo证明了他的专业知识和首创精神。他作为一个实习生参加的该团队,他已迅速成长至工程总监的职位。在imo中找到他的位置之前,Tuleu最初曾作为实习生在谷歌公司工作过,然后是微软。

  SearchSoftwareQuality.com:在把Web应用转移到移动Web应用里,您遇到了怎样的挑战?

  Erdal Tuleu:因为是移动设备,我们要保持头脑的效率,而Web应用与之相比,我们就没必要关注太多。我们不得不调整我们在客户之间来回发送了多少的数据,以及我们是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发送的。我们希望这个手机是有效的,因为我们不想用光所有手机的电池和设备内存。我们也不希望该应用占用太多的空间。

  但也有一些不得不做出的更改来支持人们使用移到设备的方式。我们注意的一个数据点是用户类型有点多,当他们在便携电脑上使用大的键盘里,而且在他们的手机就有点少,这是很有意义的。人们在移动设备上也使用语音功能,这也很有意义。而且人们在移到设备的登录也很多。在你的桌面或便携电脑,你更可能是登录和退出,或开机和关机。有了智能手机,这种模式不在具有任何意义。另外,常常会因为移动网络覆盖参差不齐面出现连接问题。

  这些领域的每一个之中都有一些设计上的选择,是我们不去掉任何一个功能。也有一些功能,我们找到了使之更简单的方法。我们今天仍然在重复这一流程,试图使移动应用更简单更快速。

  另一个挑战是,我们希望建立本地应用,因为我们感觉它对所有人都将是更好的体验。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开发独立的客户端——几乎独立,他们所有都使用相同的后端——但每一个客户端本身都有独立的代码基础。相反,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有不同的团队给每一个客户端。

  在必须支持两种种类型客户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Tuleu:大部分的逻辑都一样的,但是对于每一个平台却有一些特殊性。例如,苹果公司,你知心朋友使用他们推送的服务,而对于谷歌,又完全不同的策略。这有相当大的不同;这不仅仅只是把同一个应用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当然对于不同的平台也有不同的挑战。有些部门比其它有更好的文档,但每一个团队都必须找出克服移动应用特殊挑战的解决方法。

  最近,我们开始对同一功能进行并行工作。例如,我们决定我们要去努力控制声控。在我们工作的一开始,我们就想到了后端设计,因此它在两个平台都会很好的运行。然后我们开始在Android上进行样机设计,因为它的应用发布或更新是比较容易的。一旦我们看到所有东西都很稳定里,我也会进行iPhone的工作。

  有时团队的工作很相近,取决于我们正处于哪个开发阶段。但是,有时他们也不相同。例如,当我们正在人帮一些用户接口之类的事情里,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就不会有很多的共享。但是涉及到后端之类的事情里,我认为团队的工作可以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后端可以共享的,两个团队都可以为之努力。

  这只是采访的一部分。你还可以看看第二部分,了解移动应用和Web应用之间的不同,以及怎样进行移动应用测试。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翻译

蒋红冰
蒋红冰

TechTarget云计算主编,主要负责云计算和虚拟化网站的内容建设。长期专注于IT前沿技术,对云计算、虚拟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有了解;对行业趋势、市场动态有一定的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