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敏捷实施的价值

日期: 2014-04-07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如何度量敏捷软件开发所能交付的业务价值?当定义一个业务场景实施敏捷时,这个问题就会出现。

在博文《敏捷指标:度量过程价值》中,Michael Moore对为什么度量敏捷交付的价值很重要进行了说明:

(……)敏捷不只是跟效率有关,它还关注成效(价值交付)。毕竟,如果一个过程/方法能够让你做事更快速/便捷,但最终却没能向终端用户交付更多的价值,那它有什么好呢?因此,敏捷承诺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

因此,如果你注重效率的提升,而且这可能是你采用敏捷的唯一理由,那么你很可能会看到预期的结果;产品交付更快了。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注重增加收益/价值(比如,产品结果),那么最终你真的只是延缓了组织不可避免的死亡。没有任何降低的成本可以弥补生产收益的缺乏。

Michael谈到了使用所谓的“海盗指标(pirate metrics)”度量敏捷的价值:获取、激活、保持、转介和收益。当度量价值的时候,最初应该关注提供敏捷获取相关信息的指标。当获取增加,则关注重点可以转向度量激活:

用这个模型做例子,如果将它应用到敏捷转型的运营和过程方面,我们会考虑用什么指标呢?收益的等价物是速度吗(我知道,不能比较!)?所有参加新人训练营的人都会成为敏捷转型的参与者吗?

早些时候,关于敏捷实施的度量我们采访了Capers Jones。他提到了几个可以在方法迁移时使用的基本测量值;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度量敏捷的价值:

为了度量生产力,世界上两个使用最广泛的测量值是“每人月的功能点数”和它的倒数,“每个功能点的工时”。对于评判生产力而言,速度超过每人月10个功能点则相当不错;速度小于每人月7个功能点则不是那么好。有些敏捷项目已经超过每人月15个功能点,对于瀑布式开发而言,这几乎不可能发生。

对于度量质量而言,最有效的测量值是“潜在缺陷”,该值使用功能点和“缺陷排除效率”进行了规范化。潜在缺陷是在需求、设计、代码、文档和不当的修复中发现的Bug总数。每个功能点有超过5个潜在缺陷则很糟糕;小于3个则相当不错。

Ken Schwaber写了一篇博文《敏捷价值》,探讨了如何度量IT投资创造的价值:

(……)价值定义为组织财务上的支出收益。在进行度量的时候,价值可以包含整个组织,也可以进行限制,比如限制到单个部门或生产线。无论如何,它必须包含受支出影响的方方面面。

组织投资价值可以通过名为“敏捷指数(agility index)”的单一指标进行度量,该指标是在“敏捷路径框架(agility path framework)”中定义的。该指标结合了几个指标的结果:

运营指标:度量组织效率。这些指标严重倾向于IT,即组织内的软件开发和部署。它们包括流程、生产周期、稳定性、质量、使用率和发布周期。业务运营效率没有包含在这些测量值中,而是作为Kotter International(John Kotter) Accelerate!项目的一部分在2014年加以处理。

组织指标:度量投资效率对市场的影响和组织累计获得的价值。这些指标包括员工人均收入、客户和员工满意度以及产品/系统成本比率。

正如Ken所述,人们可以在Scrum冲刺结束的时候度量它交付的价值:

在敏捷项目中,每个冲刺或迭代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它有需求、预算和截止日期。最后,它有一整套的软件功能。根据它所完成的工作,另一个项目可以或者不可以启动,并向刚刚完成的功能中添加更多的功能。每个冲刺单独度量。

Cutter的博文《人们太容易用错误的方式度量敏捷的价值》探讨了敏捷价值度量的必要性。关于计算什么以及需要避免的陷阱,Tom Grant提供了一些指导方针:

  • “敏捷方法的价值不同于敏捷团队生产的软件的价值”:在组织里,评估故事的业务价值无助于保证敏捷实施的投资。
  • “业务价值存在于业务活动这一层次上”:不是故事有业务价值,而是业务活动使用交付的软件。Tom写道“价值存在于史诗和主题这一层次上”。
  • “投资组合必须在计算价值方面发挥一些作用”:已交付软件的业务价值部分还与它不包含的功能有关。
  • “价值是一种互补的度量”:度量价值需要同时包含技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没有人相信可以精确地度量,但它们依然有用”:虽然无法精确地计算价值,但人们仍然想有一个数值可以拿来讨论。
  • “ROI计算结果可以大到难以置信”:当看到很大的数值时,人们可能会怀疑,但它们可能是正确的。
  • “对于回报的投资可能比投资回报率更重要”:在敏捷上的投资不足可能会导致实施失败。
  • “除了ROI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指标”:在实施敏捷的业务场景中,其它指标也可能会有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