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十月揭露云服务架构细节

日期: 2008-08-18 作者:冉金龙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微软预告将在10月的专业开发者大会中(Professional Developers Conference,简称PDC),正式揭露微软云服务的细节。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向企业说明微软策略时,他表示:“微软的云技术,将会涵盖了网络的云(Cloud),以及各种装置的端(Client)两个部分,完全不同于其它公司的云架构。”微软开发工具暨平台推广处副总经理刘念臻进一步预告:“10月时,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将发表微软云服务的细节,告诉开发人员如何运用微软的云技术。”


  张亚勤同意云技术是IT产业的未来趋势之一,但他认为:“这不会是完全虚拟的网络服务,而是必须涵盖网络与各装置的数据存取环境,微软的云技术正包含了这两者。”他进一步解释,“在装置端,微软将会提供整合的行动平台(Mobile Platform),能够支持PC与Non-PC的装置,让不同的装置都能够透过相同的方式存取到云的信息。”


  Live Mesh服务展现了微软云技术的企图心,将不同硬件装置(计算机、行动装置、Xbox等)的平台环境与多种网络服务整合。


  而微软云技术的另一个部分,张亚勤说:“微软将提供两种不同的基础架构,一个是Mass Storage架构,可提供大量的数据储存,未来几个月就会看到相关产品。另一个架构是Server与Service的对称性(Server/Service Symmetry),微软要将任何一个Server都可以变成Service。”他进一步解释,“例如现在的SharePoint、Exchange Server、Xbox,微软在云都会提供对应的服务,像SharePoint Service、Hosting Exchange Service、Xbox Client Service等。”


  而微软日前展示的Live Mesh服务则是云服务网络与装置端整合的实例。张亚勤说:“Live Mesh的服务,可以让计算机、手机、家庭多媒体中心等各种装置,透过网络服务进行同步管理与信息同步,而对开发人员也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API,来开发出云的平台和端点平台上的应用。”


  对企业而言,微软的云技术希望能降低企业开发云服务的门坎。刘念臻认为:“现有的服务器产品,将来都会有对应的云服务,可供企业选择,而开发人员可以用同一套程序开发模式,来开发出PC环境、行动装置以及网络云服务的应用。”而这一套利用微软云技术,就能开发企业服务的方法,“这将是Ray Ozzie在专业开发者大会中的发表重点。”刘念臻说。


  云开发工具是下个技术角力战场


  自从Google去年开始大力推广云计算的概念后,许多软件厂商,不论是IBM、Yahoo、Amazon、趋势科技等,都将云计算视为下一代软件的关键趋势,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云计算服务。但整体来说,大致可区分成两大类,一个是以Google的云技术为主,这还包括Yahoo推动的Hadoop框架,主要利用平行分散技术,如MapReduce,来提供水平式的扩充能力,只要不断串接新的机器,就能不断扩充既有服务的储存和运算能力,解决网络数据日益庞大的问题。


  而另外一类云计算,则是Amazon推出的EC2服务,透过Xen的虚拟化技术,提供可弹性配置的虚拟机器,来执行企业所需的任何应用程序,并可动态增加虚拟机器的数量来应付突发的使用量需求。


  总而言之,Google云技术的目的是扩充性,而Amazon服务的目的是通用性。


  上述两种都是属于网络上的服务。但是,微软云技术的架构则完全不同。微软云技术结合了网络与桌面环境,不仅包括网络服务,还要整合各种硬件装置的平台环境。目前虽然尚未能进一步了解,微软云服务的细节,但从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的说法、已发表的Live Mesh服务中,都可以看到微软希望将擅长的软件平台优势,延伸到网络服务的竞争中。


  随着10月份微软将在专业开发者大会中揭露更多云技术的细节,而Google也预定在年底结束Google App Engine的测试期,正式推出付费服务方案。各厂商的云技术逐渐明朗,技术角力也将更趋激烈。


  对开发人员而言,虽然Google认为云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开发典范,但是一方面Google的云技术,还未支持主流开发语言,例如PHP、C#、Java等,另一方面,实际上能够了解技术内涵,并善用目前Google或Yahoo云技术的开发人员,仍是少数。运用云技术的门坎仍旧很高。微软正是从降低开发门坎着手,试图提供一套既有开发人员熟悉的开发模式,让开发人员不需要适应新的开发语言或技术,就能开发出云应用。微软的意图正揭开了下个角力战场的序幕,谁能协助开发人员更快上手云应用的开发,谁就能成为云服务的主流技术。


微软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