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就是计算机”到“网格计算”,从“分布式计算”到“互联网计算”,长期以来,与“云计算”相类似的理念被学术界和不同的企业各自表述——虽然各个理念的内涵有些细微的差别,但大多基于充分利用网络化计算与存储资源、达成高效率低成本计算目标的考虑,希望能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不同设备上的信息和应用,实现最大范围的协作与资源分享。
杀手应用
“云计算”理论和尝试已经有10多年。近10年来,从.NET架构到“按需计算”(On-demand)、“效能计算(Utility Computing)”、“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等新理念、新模式,其实都可看作企业对“云计算”的各异解读或“云计算”发展的不同阶段。
亚马逊(Amazon)所推出的S3(Simple Storage Service)和EC2(Elastic Compute Cloud)标志着“云计算”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架构的网络服务作为提供给客户的新“商品化”的资源,而今,EC2已成为亚马逊“增长最快的业务”。IBM则于2007年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算平台,帮助客户进行云计算环境的搭建。此外,Google一直在积极推广其App Engine;而Salesforce.com推出的CRM平台作为服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8年,微软终于发布其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并在全球范围建造数据中心。
以企业级应用为代表的私有云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云计算从概念到商用普及的真正落地。人们在云计算的诞生之初担心:如果仅仅徘徊在共有云,云计算将重蹈十年前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覆辙——停留在公益与研究领域,始终不能迈过大规模商用的门槛。
如今回头去看,十年前Sun、甲骨文、IBM等大公司热衷网格的用意十分明显:销售自己的软件、服务器、数据库产品,甚至整体解决方案。
这里面欠缺了什么?
看到云计算的演变,人们恍然大悟:网格所欠缺的,恰恰是最为重要的杀手级应用。
现在的状况和十年前相比有很大区别,目前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计算力的需求。在意识到从巨型机向商用机群转变的好处的同时,人们也发现对这些机群进行管理和操作需要昂贵的成本,并拥有低成本的虚拟化实现技术。最重要的是:亚马逊、Google和微软等公司已经花费了数亿美元用于构建包含成千上万台机器的商用私有云。
“云计算”能够避免泡沫结局,真正走向商业创新,主要归功于三个因素。
首先是计算、存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CPU多核进化及虚拟化技术的日趋完善,为信息系统的高性能和低功耗找到了重要的突破点;更大的互联网带宽则使得更多的计算资源和软件可以以服务的形式推送到客户端;海量存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令数据更加结构化、更具语义关联,从而实现了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积淀和进化,并逐渐发展为互联网服务的“大脑”(Intelligence Inside)。正因如此,原本看似不可企及的梦想因为技术的成熟而成真。
其次,Web 2.0时代,各种非结构化数据被以各种终端上传到互联网,并想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管理这些数据和应用,只有通过“云”来实现。
第三,服务将成为软件产业的趋势。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曾提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公式: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
这个公式表明,“云计算”的终极价值取决于“服务”值的大小,当“服务”值为零时,一切均化为乌有,只有增大“服务”值,才能创造括号里各个项目的最大价值。而在应用的基础上,多大的服务带来多大的成效,没有服务就没有成效。
现在看来,这个趋势无疑更加明显。软件不再只是预装好的“商品”,还可以通过在线服务、随需租用或附带广告的免费版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获取。再如,很多新的功能包括视频点播、信息搜索、在线地图,都是传统软件不易实现的功能,所以必须依赖“云层”之上的、规模庞大的计算和数据资源。
巨头登场
1月13日惠普和微软宣布将共同投资2.5亿美元,用于开发云计算技术,与甲骨文和IBM等一站式科技企业展开竞争。
该协议的有效期为3年,将在有效期内部署多个项目,借此帮助企业减少数据中心的部署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共同销售惠普的硬件和微软的软件产品。
这将帮助惠普与其主要竞争对手IBM展开更好的对抗。自从2008年收购EDS以来,惠普的科技服务业务便得以壮大,与IBM之间的摩擦也更为频繁。但IBM的企业软件多于惠普,因此与微软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帮助惠普拓展数据中心软件的业务范围。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行业增速放缓,许多科技企业开始向一站式服务提供商发展。这也导致IT行业爆发了一轮并购潮。2009年,甲骨文宣布斥资74亿美元收购Sun,希望将甲骨文的企业软件与Sun的硬件设备进行整合。惠普也斥资27亿美元收购了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并借此入侵到思科的领地,思科则推出了全新的服务器产品,挑战惠普。
如果自己不能成为“万能战士”,就要通过结盟达到“万能”。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如今IT界不成文的规矩,专业领域的翘楚要么被“全能战士”打败,要么逃脱不了被收购的结局。
这也是促使惠普与微软加深合作的因素之一。2009年11月,思科与存储设备厂商EMC合作出售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而EMC是虚拟化软件厂商VMWare的控股方。惠普立刻宣布根据新签订协议,今后将使用微软的虚拟化软件;甲骨文宣布收购Sun后,惠普便与甲骨文解约,不再捆绑销售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如今根据新协议,惠普将会捆绑销售微软的数据库软件,从而为用户提供与之前类似的产品。
分析人士认为,惠普和微软联盟的动机是在寻找大规模并购之外的解决方案,目标则是在避免承受并购的高风险的同时,能够成为云计算“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目前还不清楚惠普和微软的合作是否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惠普目前是全球最大的PC厂商,其多数产品都使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根据IDC数据,在去年第四季度新出货的PC中,惠普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9.8%。
惠普CEO马克·赫德表示,该协议是惠普与微软有史以来“达成的最为深入的合作”,双方将整合各项资源,包括工程、营销和服务。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则表示,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提升促使双方达成了这一交易。借助云计算,企业就可以将商业软件转移到公共或私有数据中心。
一面与全球最大的硬件制造商惠普结盟,一面推出自己的独立云计算服务。微软紧接着在2月1日宣布了其“21世纪最重要的里程碑”——Windows Azure和SQL Azure发布。这意味着用户以及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一个完全的服务协议来使用Windows Azure和SQL Azure的应用和服务。
Windows Azure是基于云计算的的操作系统,提供开发,托管服务以及面向Windows Azure平台环境的服务管理。Windows Azure通过按需计算以及托管存储箱开发者提供服务,通过微软数据中心拓展和管理网络应用。经过一个月免费的公开测试让潜在的用户感受这项服务和了解这项服务的收费模式,微软开始对Windows Azure云计算服务收费。“我们听过很多来自Windows Azure平台开发和部署人员的反馈。”Windows Azure市场和合作总经理Doug Hauger表示,有数千用户已经转移到了这一产品环境之中,同时开始销售解决方案。
微软将提供两种基本的定价模式:一种“消费”选择让用户为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另一种“定期付款”的选择,按照6个月的使用合同提供打折的价格。
根据处理器和其它资源的情况,每个虚拟化的Windows服务器每个小时的使用费用为12至96美分,此外,再加上每个月每GB存储容量是15美分,每1万次处理收费1美分。相比之下,微软SQL服务器1GB网络数据库每个月使用费用是9.99美分。
相对于过去的软件“印钞机”,Azure云计算服务对于微软和客户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没有得到证明的商业模式,尚需时间进行证明。
不过IBM终于可以在云计算领域扬眉吐气了。原因是LotusLive近日击败微软Microsoft Exchange与消费电子巨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签约,为其全球业务部门提供云计算协作方案。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宗云计算内容的交易,初期规模为10万松下员工,今后将逐步扩展到松下公司遍布全球的30万工作人员、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松下电器将采用IBM的在线协同解决方案LotusLive.com实现网络会议、文件共享、即时通信和项目管理等服务,同时还将基于LotusLive Connections部署其商用社交网络平台,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可以通过该平台查找和分享他们所需的信息,更加高效的开展沟通与协作。松下电器计划将员工信息从微软的Microsoft Exchange或其它协同软件迁移至LotusLive平台上,并使用它所提供的电子邮件、日历和联系人管理等服务。
IBM在一年前发布的LotusLive目前已有近1800万用户,服务起价为每位用户每月3美元。“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减少成本,但不仅限于此,而是希望找到一种办法与松下电器广大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合作,提高团队协作与业务运营的速度和效率。后来我们发现云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IT总监Gus Bahamondes说,“选择IBM LotusLive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市场上最综合的整合解决方案。”
这一交易还表明,Google Apps并不具有它宣称的绝对优势,不过Google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在线协同服务商。近期Google Apps赢得了几家大企业客户的合约,包括取代洛杉矶市政府办公系统的价值720万美元合同。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印证,赢得大型企业客户是让云计算成为IT主流的最好路径。
“云”镇
在微软首批同步发售Azure云端服务的21国市场名单中,并不包含中国。
但这并没有阻碍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东郊,一个叫丁岗镇的小镇,构建了中国首个云计算应用的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丁岗镇政府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由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云计算架构和基于互联网递送的服务模式和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SAAS模式运营的系统,在丁岗镇政府、服务提供商及居民之间搭建起高速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服务平台包括行政呼叫中心系统、便民门户网站、便民业务处理系统建设等多个功能系统,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实施”的工程模式。
今后,丁岗镇的居民在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可以通过服务平台网站、Web网页呼叫、短信等方式直接下达服务订单;下单后由网络平台的座席人员根据工单要求,对接相应的服务企业或政府部门,或直接转到相关服务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自助管理后台。
例如一位居民想买药,可以通过信息门户、或者网页呼叫等方式下单购买药品。与政府签约的药品服务商接到订单后,为居民提供送货上门,并为其建立详细档案;一旦消费者买到假药,也可通过网络进行投诉,政府通过网络平台接受投诉信息并及时监督处理。
北京讯鸟软件总裁吴益民介绍说,该项目分为二个阶段建设,到2010年3月底,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保证云计算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完成上线与运行;2010年6月底完成验收和推广,保证整个平台全面实现对接,正常运行。
丁岗镇是云计算在中国国内行政机构的首次全方位覆盖应用。此前,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曾宣布一项长期性云计算政策,加强美国政府对云计算的应用,希望以此降低政府基础建设成本,简化政府单位采购流程,并减低政府电脑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Vivek Kundra对云计算大加赞赏,以美国政府网站USA.gov改版为例,如果以传统IT模式,政府得花6个月时间,一年预算达到250万美元;若改用云计算模式,只要一天就完成升级,一年的费用预算只有80万美元。
云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把丁岗镇政府部门、家庭用户、签约公司、合作机构、服务中心等机构,通过电话渠道、网站主页、网页呼叫、短信等方式实现信息传递、共享、互动,帮助服务的供需双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通讯网的双重资源进行有效的服务沟通,提升高效率。
云计算技术第一次应用到中国最基层政府和社区,让最基层居民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变化。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基于两种特性评估PaaS供应商
从其支持的技术到提供的功能来看,平台即服务工具(PaaS)是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和规模,因此,选择正确的工具至关 […]
-
企业云计算平台系列之SoftLayer
随着一系列服务产品的推出,SoftLayer云计算平台已成为了IBM云计算战略的核心。但是在SoftLayer的大旗下具体有哪些选择呢?
-
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云计算平台,他们各自有何特色,哪个最牛?
-
PaaS厂商成物联网云平台新选择
物联网(IOT)有望很好地把世间万物都连接起来。但是,为了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我们需要有一个能够实现如此连通性的强大云计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