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概念 应用匮乏令“云计算”徒留半空

日期: 2010-09-27 作者:秦茜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放眼商业市场,从大型传统软硬件厂商,到IT解决方案提供商,直至互联网公司,无一不在争相为自己打上“云计算”的痕迹,似乎眼下企业不谈“云”就跟不上产业的发展,提到云计算才是创新的标志。

  IBM、谷歌、微软等大佬对这一概念的先入为主,给云计算镶上了“高端”的边框,在资金、技术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云计算对企业自身的要求之高不言而喻。然而,当曙光、用友、金山和瑞星等一系列国内本土企业也相继标榜自己有云战略时,人们不禁质疑,云计算真的已然走进各个中小企业了?或者仅仅是顺应局势的人“云”亦“云”?

  当跨国IT巨头鲜于大谈特谈云计算的时候,国内企业仍在不断纠缠于此。

  9月1日,东软集团与NEC(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将面向中国市场共同推进云计算服务,两家公司将于2010年10月在大连设立名为“日电东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这是最新一家海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云计算。

  就在不久前,国内另一家本土企业也传来了“云计算”的消息。8月19日,浪潮集团在京发布“云海In-Cloud”战略,将重点发展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硬件产品和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并首次提及“行业云”应用以及云计算操作系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不乏国内的中小型企业都开始把云计算挂在嘴边。调查显示,在2000年已经使用,或准备使用云计算服务的企业不到10%,而到2010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60%。

  金蝶的应用服务器Apusic号称要为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专有云的解决方案,用友NC联合中科院计算所、北大、清华、IBM和英特尔等6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云计算与NC高性能实验室”,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八百客也提出要争当国内的Salesforce(在线零售软件店),为中小企业提供PaaS和SaaS服务……还有很多名气不大的小公司也在提供着某个领域的云服务。

  在众多企业的推波助澜下,云计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然而,云计算概念的普及究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企业是否真的随之有所改变?

  “雷声大雨点小”

  自2010年以来,有关云计算落地的声音就在业界层出不穷。但据市场观察,多半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企业在试图让云计算落地生根,但却始终不见进展。

  据了解,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信息服务只能由行业单位、行业组织甚至政府来提供,除了几大运营商对“云”的实施,其他企业由于对数据整合、信息服务转化的技术并不熟络,它们对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从2009年开始,国内三大运营商才在有关云计算的动作上显得风风火火,颇为热闹。

  去年下半年,中国联通IDC开始建设“互联云”项目,试图在网络的最高层通过相关的软件和协议,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联,从而搭建集成系统中的硬件、软件、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中国移动在今年5月12日发布的“大云”,规模已从最初的256台PC服务器、1000个CPU核、256TB存储组成的试验平台,发展到目前1000台服务器、5000个CPU核、3000TB的存储规模的“大云”实验室。2009年9月22日,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携手EMC推出“e云”。这片“云”能按照用户的设定,自动利用电脑空闲时间,将信息备份到上海电信的“e云”数据中心。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大规模的商用云计算并不成熟。对此,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管理人员表达了他的不满,“国内运营商本来就是垄断经营,它们要做这个市场,自己做不好却又不允许别人去做。”

  前不久,本刊记者在对众多中小企业有关云计算的调查中发现,某“国内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居然没有一个有关云计算的应用。“这家企业只是花费巨资买了一大堆设备来构建所谓的‘云系统’,但实际应用却少得可怜,更别说能给企业提供服务了”。

  国内一家服务器厂商高层也表示,“我们至今对全国十几个已经建设或者在建的云计算中心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心投了很多钱建了所谓的云系统,但是资源利用率很低,甚至有的连虚拟化都没有实现。”

  IDC咨询公司曾预测,用于IT云服务上的支出在接下来5年间可能会增长3倍,到2012年将达到420亿美元,占据5大关键市场支出9%的份额。国内著名计算机工程专家李德毅院士也曾认为,云计算产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将是目前IT产业的6倍。更重要的是,与云计算有关的支出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相关支出将占IT支出增长总量中25%的份额。这些云计算概念的风行以及预测数据递增,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到这一浪潮中,然而,它们最终的宿命却可能是悲哀。

  成立于2009年的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标榜自己是“为云计算而生”的公司,立志为用户提供国内领先、具有创新性的云计算服务。锋迈旗下产品包括号称可以让用户在“没有微软的办公环境”下工作的“办公云”,和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基础设施资源的“基础设施云”。然而,就在锋迈正德运营了七八个月之后,因用户不足、运转资金极度匮乏而黯然离场。

  像锋迈正德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并不罕见。任何一家尚在存活的号称提供云服务的公司过得并不舒坦。据知情人士介绍,金蝶友商网、用友伟库网、八百客、恩新科技等企业都在艰难挣扎,市场并不见较大进展。

  “各个地方都在建立云计算中心,似乎地方政府不谈云计算就落后了,但实际建成的云计算中心仅仅是一个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能够给当地的公众提供服务,不能给当地的企业提供服务,实际功用不能落地。”一位企业管理人员颇有些痛心地表示。

  缺乏应用是关键

  “在云计算中,我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它的应用业务的模式和对客户提供的价值,一定要从这个方向出发,云计算才有价值。”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如此表示。

  在我国,关于云计算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三年,但由于各个厂商存在的利益点以及提出的观点各不相同,客户对云计算的理解并不全面。业内有分析指出,不少国内企业只谈概念,忽视落地应用,一味照搬国外经验,却忽视中国具体国情,这给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

  “从我跟厂商、用户接触的情况来看,现在确实没有存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确定哪些必要的步骤才算是云计算,或者说进行了哪些技术改造才可以称为云计算。”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云计算了。”

  Google的云计算正努力让每个用户都相信它是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心。强大的数据中心的后备支持是Google每年超过20亿美元的投入。它的云计算不仅依靠这些数据中心,还要开放数据中心、保持网络连接无孔不入、使客户端更加强大。显然,巨大的硬件成本使中小企业不敢奢求。不过,国内服务器厂商近年来也在硬件设备上加大力度,缩小与国际企业的距离。

  今年4月,在英特尔的带领下,全球10家服务器厂商同步推出至强7500处理器的8路服务器,在这10家厂商名单中,浪潮作为唯一的国产品牌赫然在列。据介绍,浪潮旗下的云计算硬件产品,包括32路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等也将很快面市。

  2009年底,曙光公司与成都市政府一同建立了国内首个商业云计算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速度达到10万亿次每秒,并正在加紧完成后续工作,争取在3年内将成都云计算中心建设为每秒千万亿次的商业化超算中心。曙光公司认为,这是该公司在从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开启云计算时代的战略转型。

  即便如此,将云计算服务充分落实到企业用户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加拿大云平台软件公司Enomaly的首席执行官雷尤温·科恩(ReuvenCohen)表示,“虽然企业本身是需要云计算的,但现如今私有云市场尚不明朗,私有云进入日趋完善的企业IT还有待时日。”

  与以往国内企业所提及的云计算不同,浪潮此次首次提出了“行业云”概念。此前,浪潮软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分行业”ERP的概念,包括这次推出的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都是针对云计算应用而生的关键技术平台。记者从有关技术人士处了解到,云计算操作系统类似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对云计算的安全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行业用户已经占据了中国信息化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行业组织的分散性、数据的封闭性等方面看,云计算是实现行业数据和资源共享,推动数据向服务转化的最佳途径。

  “如果一家企业手中掌握着数据,但是不知道怎么提供给大众,怎样进行整合和挖掘,就会对能够提供专业化产品的公司有迫切的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非常有必要去做。”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向本刊记者指出,“行业云是公有云最具潜力和战略意义的市场,是中国云计算未来的主导力量。”

  国内应该有公有云来打破谷歌和百度的垄断,上述业内人士说,“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由于技术的私有性,它们要做的系统构架一定是按照自有的服务、商业模式来设计构架,第三者很难参与进去”,谷歌和百度等企业在硬件构架和软件构架上形成垄断。

  国内软件应用层面的不足以及云计算标准的不统一也阻碍了市场的发展。“用友的平台不能运行金蝶的软件,金蝶的平台也不能和对方的软件相兼容,这就使得用户不得不购买多种系统来满足应用的需求。”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购买多种存储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装在一个机器上运行,实际结果并不会很顺畅,因为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功能。”

  云计算的真实价值

  目前,信息技术领域逐渐被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所垄断,全球真正有实力研发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只有谷歌、雅虎、微软、IBM和亚马逊等少数IT巨头。

  亚马逊如此庞大的云计算服务,其实源于多年前的一次“无心插柳”。六年前,亚马逊为了应对销售峰值而额外购买了IT设备,用来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IT架构时,意识到那些设备常常处于闲置状态,于是便开始有了利用这些闲置设备为别的企业提供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开发应用等租用业务的想法。这是亚马逊最初概念的云计算。

  “我们开放了基础架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及应用信息在内的所有平台,而不像其他公司只开放了应用层面的平台。”亚马逊云计算部门高级经理JeffBarr表示,亚马逊提供的是更彻底的云计算开放平台,除了为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用户提供服务之外,亚马逊的云服务还吸引了甲骨文、代管服务先驱Salesforce.com、IBM等不少已经投身云计算的IT厂商。

  华尔街方面有分析预测,未来的亚马逊将不再只是一家B2C公司,而是重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到目前为止,亚马逊云计算的登录量已经超过它在零售相关页面的点击量,有520亿个对象在亚马逊云计算系统里面进行数据交换。尽管亚马逊没有透露其在云计算服务上的具体营收,但业界声称该收入在1亿美元左右。

  反观我国,目前这些开展了相关云计算应用的本土企业,无一例外的都只是属于某一单方面的应用,而缺乏像IBM、Google那样全面的布局能力。国内鲜有这样的企业可以拿出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到云计算中,多半是借助外界力量来助一臂之力。

  从2007年2月IBM帮助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云计算中心起,无锡云计算中心(以下简称无锡)就成为外界最关注的云计算实践之一。金蝶的“KingdeeK/3项目”也是借助了“大款”微软的云计算“Azure”平台,全面将ERP计算服务进行了模块化、服务化,使得企业可以按需选择云服务。今年5月20日,用友与IBM签约携手打造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以提升双方在云计算领域的影响力和云计算相关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

  缺少资金和技术实力,这正是目前国内云计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综合实力所构筑起的门槛,将很多实力弱小的本土企业挡在了门外。“搭建一个门面不难,但是很难真正实现。制约的因素非常多,网络、机房、设备、维护、服务等,这些最基本的条件中任一短板都可能拉下整个项目。”世纪互联云计算部门副总经理许广彬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国内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的前景抱有非常大的信心,他认为云计算的技术非常新,在搭建过程中,国内企业没有以往发展模式的桎梏,因此可“轻装上阵”。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越过传统的IT模式直接向云计算迈进。

  眼下,提及云计算概念并全力开发的多是国际上的大厂商,此次浪潮大张旗鼓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是否真的已经达到了云计算所要求的高度?对于业界的质疑,王恩东笑而不答,仅表示“针对行业云这一蓝海市场所有企业都是公平的,现在下结论未免太过武断”。

  看来,浪潮押宝行业云市场显然是有备而来,不过究竟能否打破目前概念炒作的云时代尴尬,或许真要等市场给出答案了。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秦茜
秦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