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云整合存储支持分布式企业

日期: 2013-10-10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云存储或云整合存储(CIS)将数据存储实际所需的硬件设备转换到云计算,使得其可以被新一类的存储控制器或云网关访问。这类网关具有内置的加密和WAN优化功能,本质上是本地存储缓存。

在数据中心的内部系统,云网关看起来就像传统的存储控制器,并能提供一个典型的中档阵列的性能。网关支持相同的文件和块级协议集成到相同的目录和名称服务。其目标是完全符合传统存储控制器的槽,并在同一时间为数据中心带来基于云计算的可扩展性。

不同于传统的存储控制器,该网关有没有容量限制,不需要辅助备份或灾难恢复系统,使得它们非常适合快速部署到许多地方。同时可以从多个位置访问存储在云中的数据集,创造真正的全球性的文件系统,方便多个团队的协同工作。易于跨越多个地点部署,结合了吸收能力,使得云整合存储足以替代传统的基于硬件的存储。

以硬件设备为中心的终结

CIS不仅仅是改变了数据中心的存储,同时还将对数据中心的控制由硬件转移到了云计算。每个硬件单元均成为了一个系统的接入点。使得数据完全与硬件分离。使得数据卷无需再驻留在一个特定的设备,而是存储在云中。硬件设备已经不再是硬件数据中心存储领域的中心了。

在并不需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负载的情况下,这种转变已经发生。在丰富的软件即服务(SaaS)的系统,诸如Salesforce、WorkDay以及Marketo等企业旨在将软件和硬件堆栈完全转移到客户端。企业应该为推动一切工作负载都在基础设施以外的SaaS中处理做好准备。

将那些复杂但最终是属于常见的软件功能实施外包:如销售管理、人力资源或营销自动化——可以让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在具体的业务功能上,进而创造最大的价值。

虽然数据密集型的应用程序往往是特定行业,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以推动这些应用程序:配置容量、备份和复制——其在每一个行业却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使得IT基础设施将明显向下一步的精简数据中心迈进。

硬件仍然是必要的,以提供基于云的存储,但数据已然不再受硬件的约束。硬件需要足够的强大,以处理繁重的工作负载,并需要有足够的本地存储以处理工作集,数据实际上是在变化的,但不是整个数据集都在变化。

大于硬件的物理存储容量的寻址能力使得管理员能够为任何位置按需提供容量。云服务作为一个可扩展的后端云网关,看起来像一个深不见底的存储系统。在云中的数据量甚至没有容量、文件数量、或快照数量的实际限制。管理员可以分配数百TB的额外存储容量,而不需要改变终端物理系统。

由于重复数据删除和规模庞大的后端云存储,CIS可以保留无限数量的快照,且不对存储性能或使用量造成任何影响。这意味着最终快照可以消除备份的需要,因为对数据的访问可以从不同的地点重新建立,包括云本身,CIS能够带来更简单、更强大的灾难恢复计划。

数据丢失的风险仅仅局限于同步数据变化到云中的时间段。而且,在大多数系统中,这些间隔可以设置为仅1分钟。CIS使得传统的存储控制器深入到存储池,能够吸收企业的完整的数据集,成为一个单一的名称空间,而不受任何容量限制:包括文件数量、TB级、甚至文件系统快照。

存储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数据不会停止增长。需要在许多地方支持存储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分布式企业,不断增长的超限数据有一套最好的计划,以简化存储成本。

与传统的托管模式不同,CIS利用软件的功能和大型公共云存储提供商巨大的经济规模降低成本。不仅可以将存储容量成本缩减30%至50%,而且,无限的随需应变的能力,使预算更加可预测的,并密切跟踪实际的存储利用率。CIS找到了需要添加更多的硬件,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以应对存储挑战的根源。较低成本的和更可预见性的新经济模式使得企业的CIO们能够更好的进行IT预算控制。

开明的IT企业仍然会通过实施相关的战略走向细化的数据中心。每一款应用程序都可以彻底实施外包,进而推动数据中心走向一个纯粹的SaaS模型。存储基础设施便是一个合乎逻辑的下一个步骤。

CIS使用硬件来支持繁重的工作负载,同时将存储基础设施的功能转移到数据中心之外。一旦硬件遭遇被淘汰的瓶颈,规模化挑战的背景将使得企业把重点放在真正影响企业业务的决策方面。

数据的逻辑位置永远不会改变,即使当数据需要从新的位置被访问,或在更新的硬件端点被访问。这便是CIS与传统存储之间的根本区别。企业的CIO们可以在一个高度分布式的基础设施和可预测的成本模型获得完整的中央控制,了解实际可用的存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