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上老师会教导我们,很多生物都具有向阳性;社会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人都具有从众心理——这两者虽不能直接进行类比,但其实都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好的(符合自己需要)东西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近日,IBM宣布推出基于OpenStack的消息,再度让OpenStack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不禁要问,OpenStack究竟何德何能捕获了一个又一个厂商的芳心,而且连IBM这种“百年老店”也禁不住诱惑?
近日,IBM宣布推出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方案。在此之前,包括惠普、VMware、红帽、Novell、EMC、戴尔等在内的厂商也都有发起推出OpenStack的解决方案或者支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OpenStack究竟是什么,能频频受到这么多大厂商的“垂青”呢?
OpenStack是由网络主机服务商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NASA联合推出的一个开源项目,目的是制定一套开源软件标准。通过OpenStack任何公司或个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云计算环境(IaaS),从而打破Amazon等少数公司的垄断,意义非凡。新浪在2011年以OpenStack为基础组建了SWS,是较早部署OpenStack的国内企业,并积极参与了社区贡献。
OpenStack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Nova,起初是为NASA的计算处理服务而开发;Swift,是Rackspace开发的存储服务组件。Rackspace称推出OpenStack的目标是推动互操作服务的发展,或者说是允许客户在云服务提供商之间自由迁移工作量,使其不被厂商锁定。
Nova逻辑架构示意图
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OpenStack具有开源开放、不受厂商锁定的特点。与此同时,它还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高度灵活的特点。
OpenStack公共云的兼容性可以使企业在将来很容易的将数据和应用迁移到基于安全策略的、经济的和其他关键商业标准的公共云中。而且目前很多包括Fedora、SUSE等都将支持OpenStack,在公有云、私有云部署方面极具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基础设施,也可以轻松地为自己的集群增加规模。当然,最具实践性的是,传统IT巨头都纷纷加入到OpenStack阵营以示对其的支持和未来前景的看好。
由于OpenStack可支持建立云平台,其本身是开放开源的。不同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对其提供支持或者实现兼容,从而确保在这OpenStack潮流中不被甩掉。
OpenStack一开始由Rackspace和NASA共同开发成为颇受欢迎的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可帮助服务商和企业内部实现类似于Amazon EC2的云基础架构服务。就目前来说,亚马逊EC2是在云服务商业模式中取得最大成功者(没有之一)。由于OpenStack可帮助服务商实现类似亚马逊EC2这种基础设施服务,因此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厂商青睐的开源云平台。
OpenStack致力于构建公有云/私有云
作为软件帝国,微软自然最先会发现这种商机。在RackSpace宣布推出开源云计算平台OpenStack后,微软在2010年10月也表示,将旗下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与OpenStack实现整合。这也算是微软最早发出的对OpenStack认可的声音。
另外,由于OpenStack并没有整合Hypervisor。但从去年开始,微软正在尝试将Hyper-V集成到OpenStack中。为此,微软还雇佣了全职员工开拓社区,包括前Novell微软综合实验室的Peter Pouliot,推动在未来的OpenStack中实现对Hyper-V的支持。
OpenStack结构示意图
为了兑现对OpenStack支持的承诺,思科也推出了OpenStack开源软件云管理平台的免费发布版。这个软件包括虚拟网络和高可用性等其它服务。
除此之外,戴尔、惠普、雅虎、红帽、SUSE(OpenStack 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兼任SUSE行业创新、新兴标准和开源总监)、EMC、AMD、Cloudkick、Cloudswitch等等,都纷纷加入到OpenStack阵营。
IBM近日宣布支持OpenStack,推出的是其首个OpenStack产品——SmartCloud Orchestrator。SmartCloud是基于数据中心(IBM或者客户DC)运行云部署的平台名称,Orchestrator则是为客户提供云应用所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交付服务。
回到本文前面的话题,OpenStack究竟何德何能捕获了一个又一个厂商的芳心,而且连IBM这种“百年老店”也禁不住诱惑?笔者认为,这得从时代背景和OpenStack平台、行业心态三方面来谈:
↓【时代背景】:
当今处在一个云计算时代。和以往以PC和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点的信息时代那样,云计算背景下也需要有类似Linux的开源项目,促使市场和业界变得更加繁荣、活跃。
↓【平台优势】:
OpenStack恰好也是云平台管理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开源项目,其社区可提供帮助构建公有云、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OpenStack的开源开放、兼容可扩展等自身独特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由于它通过Nova和Swift两大模块,在IaaS组件之上可为任何人提供自行建立和提供云服务的桥梁。因此,众多机构组织、开发者的参与开发,尤其是传统IT巨头的加入,在不断推动着OpenStack的高速成长。
↓【盲目追随】:
厂商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各自平台优势,推动云操作系统的开源走向更远。然而,任何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厂商也不例外。
→不能排除,有“各怀鬼胎”也有“一心向善”的厂商。近年来已经涌现三十多家企业的陆续加入,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未看到OpenStack大规模商用的具体方案。换句话说,大家都看到OpenStack闪耀着光芒,也纷纷将OpenStack团团围住——以让自己也沾光。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这种基于未来的有潜力的平台的支持和投入——这不仅仅是战略家眼光的需要,更是企业家事业开拓的需要。但问题在于,这种支持更多的是从有利于自身产品/解决方案的推广的出发点而做出的;这种支持更多的是从产品的兼容性/集成性来促进,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资金的投入和赞助(OpenStack成员思科加入了CloudStack、OpenStack“引狼入室”同意VMware加盟,等等)。
在这种前提下,笔者倒以为思杰当初放弃OpenStack转而投身CloudStack(虽然都为Stack,但它们却有着天囊之别。)的做法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至少是在这纷纷扰扰的IT江湖中的一种“给自己留条路”的聪明做法——既扩展了多个开源云平台的支持,而且也激化了OpenStack与CloudStack直接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而且还有利于开源云平台的健康发展,避免极具功利性着眼于眼前的开源之争。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来看待厂商之间的敌我之争,也可以以开源开放的精神来解读这些“Stack”的生机勃勃——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OpenStack倍受追捧。在这种几近狂热的追捧下,还望OpenStack早日得到商用,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云服务这一人类技术发展带来的硕果,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众人仰慕的“神坛”之上……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2018年现代基础设施最具影响力大奖
本文逐一介绍了TechTarget组织的“2018年现代基础设施影响力大奖”的最终入选者,获奖者将在一月份公布 […]
-
云自动化与编排之间的障碍:如何打破?
IT厂商一直致力于减少人工管理任务,这也正是云编排和自动化出现的目的。学习一下,这两种技术的不同的点,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下看。
-
OpenStack走过沉淀期:中国市场迎来新格局
开源OpenStack技术发展至今,市场的讨论声音已经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开始提出质疑:“OpenStack是否已经不行了?”。然而,过去11月份的OpenStack悉尼峰会却用事实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
从IaaS功能对比云厂商之管理与数据
从管理控制面板到创建和分拆脚本程序的工具,IaaS平台的简单易用会深刻影响管理员的日常工作。AWS、Azure和谷歌Google都非常重视他们云平台的附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