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入驻中国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2010年8月,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536@HZ在杭州正式投入运营。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中国云计算技术的先行者阿里巴巴作为首批客户正式入驻该数据中心。据悉,该数据中心是上海数据港公司和中国电信杭州公司根据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的国内首个适合云计算运营需求的数据中心。
  今年来,云计算作为媒体热议话题往往给IT行业外的人士以“云里雾里”和“高不可攀”的感觉。事实上,云计算的核心实际上是体积庞大、外形神秘的超级数据中心。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本质上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大量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连接起来,并随应用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结构体系建立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中心。” 全球云计算巨头Google、微软、雅虎、亚马逊的外形轻巧的云计算客户服务网页界面背后却是遍布全球的7X24X365高速运转的“信息电厂” – 云计算数据中心。
  今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一个农业小镇昆西忽然喧嚣起来,原来这里要兴建7个足球场大小的超大型农场,只不过它不是用来圈养牲畜的,而是微软可以承载数十万台服务器的服务器农场。这个耗资数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将确保微软应对来自Web服务的挑战。无独有偶,尽管互联网企业Google和雅虎早已有了庞大的数据中心,但是现在也正耗费巨资建立一系列数据中心。10月,IBM与Google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供云计算研究的大型数据中心。为什么全球IT巨头都在同一时间开始打起数据中心的主意?
  看看亚马逊前年推出的弹性计算云服务。由于它可以让小型企业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受到了用户的大力追捧:以EC2为基础的云存储S3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存储了50亿个对象。受S3的刺激,今年,云存储服务之战再度升级,Google、微软和苹果都在近期推出了这一服务,希望在亚马逊独大的市场中分流更多用户,以便扩大广告受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通过Web服务共享大型数据中心的资源,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问题是,以Web服务为导向新建的数据中心应该是什么样的?
  支持云计算,只有这样的数据中心才能承担层出不穷的Web应用。其实,云计算就是Google数据中心得以处理互联网服务的技术秘密,而Google的搜索引擎就是云计算初期的服务产品,现在的云存储以及未来更多形式的Web新应用将使云计算成为Web时代的新型计算语言。
  作为号称阿里巴巴集团麾下“达摩五指”(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网络、中国雅虎、阿里云等)之一的阿里巴巴云计算于2009年9月创立,目标是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先进云计算服务平台。
  上海数据港投资、设计、建设、运维的536@HZ数据中心,还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个客户定制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密度最高的数据中心、以及中国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最新标杆。
  这个具有国际设计水准的数据中心,坐落在国内首个以大规模应用领先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及技术的节能环保示范园区“中国节能环保(杭州)产业园”内,从建筑到数据中心都采用了大量国际领先的绿色节能环保设计和工艺,包括太阳能直流发电、精确制冷、利用环境温度自然冷却、高效能UPS和变压器等。该数据中心比国内平均数据中心能耗节省40%。
  国际云计算产业风起云涌,国内各IT相关领域企业也厉兵秣马、跃跃欲试。去年年底才成立的上海数据港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所有高管团队均来自于国际知名IT企业的这家企业,起点很高。不仅在云计算技术上基本做到与国际水平同步,更是在公司短短9个月内就连续取得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长期包租合同,前景不可限量。据悉,上海数据港公司已经得到上海市政府三年内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支持,打造中国首个商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txlhot  发表于: 2010-08-09

我要回答

相关推荐

  • 腾讯云根基与大脑再进化:数据中心更广,计算能力更强

    现今,随着企业对云计算技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云服务提供商们也在不断地自我进化,以期在激烈云计算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更企业的青睐。在衡量云计算提供商指标中,数据中心规模和云服务器是两个尤为重要的因素,是云计算提供商重点投入与建设的。近日,腾讯公有云展示了其在这两方面的新进展。

  • 云数据中心:云供应商之间的一场军备竞赛

    云主流供应商们在2016年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用于扩张他们的云数据中心,以求提升他们的全球影响力、解决接近度和数据驻留问题。

  • 云服务“兼得”的奥秘:容器与虚拟化共存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知道,即是二者必然不可兼得——人们在选择一样东西的时,就要牺牲另外一件东西——这似乎于与佛语的“舍得”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 微软与《Privacy Shield》着眼于数据隐私

    Privacy Shield填补了去年十月Safe Harbor协议解除后所留出的空白,被认为是隐私和透明领域的改进,虽然一些倡导团体仍然认为它不够完善。

  • 戴尔DSS:小体积释放大力量

    戴尔DSS是DCS系列的进化,基于戴尔的超大规模的领导力,基于DCS的经验积累,DSS集成了戴尔最好的企业级产品组合,具备全球技术支持和供应链能力,足以满足托管企业、电信服务供应商等对高容量技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