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委员会专家眼中的云计算

日期: 2009-03-01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云计算是目前被广泛讨论的互联网热点,很多互联网巨擘都纷纷宣布将拿出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专家们也纷纷表示,未来的互联网属于云计算。随着我国策略性的重视前沿科学和热点学科,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孕育而生。

  在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李德毅先生,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先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先生,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先生都就发表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观点。

  以下是记者整理的主要观点:

  李德毅院士:汇聚和融合是未来

  作为云计算大会的主任委员,李德毅院士认为,我国不缺乏学术,缺乏的是学术评论,交流太少导致大家无法碰撞和汇聚智慧。而云计算就是将整个互联网的资源汇聚整合起来,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其当作一个噱头,而应该看清云计算意味着什么。

  李院士说,Internet网有5亿个IP地址,11亿7千万个用户,1亿零9百万个明确的Web站点,297亿个网页,平均每个人有5个网页,06年全世界有161亿太字节的信息被创造成为福祉,在数量上大于过去几千年的信息之和。

  这就使得任何一个个人计算机相比整个互联网的资源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而互联网上的资源的计算、分配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这就是云计算到来的背景。

  李德毅院士认为,云计算带给用户最好的方面就在于灵活性、个性化、多元、简单的应用和服务。而对于热炒冷卖,概念热、市场冷的情况,李院士表示,这只是大家还在犹豫,大家分不清云计算是概念炒作还是未来趋势。

  而如果大家分不清,大家可以去看看历史。所有的大公司都宣布进军同一个概念、项目,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李院士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认为未来软件设计是需要基于网络节点,基于云计算融合来开发的。而信息资源的共享、循环、变化则是需要我们来研究,讨论的。李院士援引Chris Langton的话:”生命的本质在于物质的组织形式,而不在于物质本身。”信息资源也是如此。

  在简单介绍了云计算的兴起之后,李德毅院士认为云计算应该有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虚拟化,第二个是多粒度和多尺度–意即灵活的面对需求。第三个是不确定性,也就是以前说的模糊计算等等。第四个特征是软计算,说得是如何让网络明白一些定量、定性的转换–如一些大约的量词等。

  此外,李院士还谈到了云计算模型的三种表示方法,并通俗的讲解了研究云计算模型可以有效的解决互联网云进化、云控制、云推理和软计算等复杂问题。

  IBM叶天正:四大条件支持云计算气候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先生则将整个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形容成了一个云。按照叶先生的说法,由于目前互联网变化快,因而需要服务供应商反应跟着快;相比之下还有可靠性问题,以及用户对于服务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这些因素促使云计算的形成,也促使诸位专家坐在一起讨论云计算的问题。
 
  此外,大的工作量和延展性的工作也是形成云计算的因素。由于云计算的灵活性,因此做起今后需要拓展资源的业务会非常的得心应手。而从功耗来说,集中起来统一提供服务要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接下来,叶天正先生从摩尔定律说起,谈到了处理器的功耗,今儿拓展到分布式计算的效率问题。据叶先生所说,即便是一个数据中心,其服务器利用率也大概只有10%—30%,而在待机的时候,处理器仍然消耗着20%的电量,其能源开销是一大笔浪费。

  叶先生展示了来自不同机构的统计数据,数据表明,当一个服务器/数据中心的计算利用率到了70%的时候,计算成本就会急速下降。所以为了达到效率,就诞生了网格计算,诞生了一种面向应用的计算资源的集中方式。而网格面向着某一个应用的方法,只适合于高性能计算。在面对很多任务以及庞大的互联网的时候,这种方式就不可取了。

  叶先生认为有了网络的支持,有了虚拟化手段,有了资源优化的需要,有了量级延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大环境就有了云计算的气候。用户不会管数据中心是多么复杂,云里雾里是无所谓的,用户只需要知道用起来简单方便就行。

  按照叶天正先生的说法,云计算是个底层结构,而它给上面的建设者充分的空间搭建平台。叶先生介绍了IBM的蓝云以及公共云、私有云的概念,并认为云计算的组成就是一些或大或小的公共云、私有云的整合,在不断的汇聚和融合中给互联网带来质变。

  张尧学司长:迎接云计算,观念必须先进化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张尧学司长从透明计算说起,谈到目前的服务和应用,认为现在的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都在向着共享资源、个性化、定制化发展。而现有模式对于新业务加入的限制,使得服务很难有效的面向用户。

  在信息爆炸、搜索困难、存储困难的时候,要把信息存储在安全的地方,搜索一个需要找的东西都是困难的。张司长认为,我们之所以不断升级软硬件环境,归根到底就是在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在复杂的环境里找到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那么究竟要不要弄这么复杂呢?张尧学司长认为,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软件,都面临着系统大了之后,安全性和可信度降低的问题。这就是因为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的体系没有进步。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单机时代的设计和框架之内。

  大家也想了解决方案,比如虚拟化,比如通信计算、网络思考、存储和运算分离等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要求个人用户做这些复杂的事情,我们只能把提供给他们这些现成的服务,于是我们需要把结果放到前台,把计算留到后台,这就是云计算的诞生。

  云计算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减少用户为了提升单机性能而做得升级。用户不需要将单机升级到多高的性能,甚至他可能只需要一个显示和输入输出设备,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服务–因为他需要的资源和运算都在云端计算完成了。

  云计算的到来,让我们几乎可以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在互联网上拥有所有的资源和计算量。这就是软件即服务的想法,而这样的设计也有其安全隐患。单机面对网络几乎没有了安全保障。

  张尧学司长表示,只要我们把安全计算的概念贯彻下去,把安全问题全部下移到Bios层面,就可以把安全操作系统这个问题抛开了。而云计算相对集中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在完成相同任何和负载的情况下大大降低维护费用。

  张司长最后强调的是人们应该尽早将思路转变到云计算的范畴上,而不是停留在观望。因为信息融合的大趋势是必然的,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的聚合,我们只有快速的跟进,将整体理念提高到和时代接轨的高度,才能掌握先机。

  黄晓庆院长:云计算的灵魂在于运作模式

  中国移动亚洲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先生讲解了云计算落地这个最令人关心的问题。首先黄院长讲了一个动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驱动网络发展,驱动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信息服务的对象用户需求,又是驱动这一切的根本。

  黄院长援引Google的发展,称Google原先因为没有投资,只能自己攒机,很差的机器不可能发挥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于是只有去想该如何提高可靠性,如何利用很多“破烂”机器获得更高的性能。这就有了云计算的雏形。

  我们都知道今天Google的规模,而如果我们不去认清云计算的强大,我们就不知道互联网的未来和规则。Google在98年的时候被迫发现了这一规则,然后我们看到了聚合的力量,今天微软、IBM、雅虎、百度、亚马逊这些企业看到了规则,于是开始进入云计算领域。黄院长认为,云计算是巨大的商机。

  黄院长表示,与国外相比,我们的云计算发展还刚起步,数据中心建设也还在初步阶段。但是黄院长认为,硬件的拓展和建设是基础,而最重要的灵魂是结构化海量数据管理和并行数据处理,还有诸如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管理和调度系统。

  其实这些都是大家想知道的,也都是Google拥有的独家技术,这使得Google可以定制世界上最便宜的计算机,用这些模式和方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所有的应用可以在任何时候运行,和传统的计算方法完全不同。

  黄院长说,传统的系统要为每个业务设计自己独立的系统,这样就要为每个服务设计它的峰值,浪费了很多的资源,而平时的使用率只有5%—10%,这都是成本。而如果把这一切综合在一起,计算峰值,就可以在其应用低的时候,将资源分配给别的应用使用,这样平均利用率高达60%—80%。

  黄晓庆院长还谈到了软件的结构,认为并行编程才是适应云计算时代互联网环境的编程方法,将程序设计的四路拓展到几百、几千台计算机的平台上才是未来之路。目前从科学探索到大型的金融运算,很多时候大家发现数据量和运算量已经不是原来的量级了,只有大型的数据中心可以承载。

  难道每个院所都建一个超算中心?黄院长表示,云计算平台让我们调用全网络的资源,可以大大解决这一难题。而云计算也面临着挑战:一是可靠性,网络的可靠性和数据存放的安全性;第二是大家要有组织的开放各自的标准和兼容对方的标准。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