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应用元年SOA演进 市场纷扰仍存

日期: 2009-12-23 作者:itpubblog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2009年,很少有人再热炒SOA这个话题,取而代之的是云计算,与前几年相比,SOA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火热。莫非,这样一个IT名词已经过时?事实证明,过时的是名词本身,不过时的是企业对于SOA所传达出来的理念的需求。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对SOA正在带来的信息革命与企业变革深信不疑,他在《SOA中国路线图(实施版)》一书的序言结尾这样写道: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日复一日地创造着信息附加值的时候,你不得不问,是什么架构和核心系统平台能够有效地保障几十亿“劳动大军”的无缝连接和信息流动?是什么技术可以最有效地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是什么技术可以低成本地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化IT建设?答案似乎就在SOA。

  郭昕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在IDC发布的《中国SOA解决方案市场:机遇和挑战》报告中,有这样的预测:2010年中国SOA市场规模将达5亿美元,未来三年中还将呈现出复合增长率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

  2009年的SOA市场,炒作之声渐稀,对于应用的探讨日渐热烈,标准建设也得到了大幅度推进、与SaaS虚拟化云计算的融合开始显现……不管未来怎样,SOA在这一年一直默默耕耘着,为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SOA已死 还是步入应用元年?

  2009年初,一篇名为“SOA已死,服务长存”的Blog在软件领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Burton集团副总裁兼研究总监Anne Thomas Manes在自己撰写的这篇Blog中称:“由于经济衰退产生的灾难性影响对SOA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从2009年1月1日起,SOA实际上已经死亡。”Manes认为,SOA是一个不成功的试验品,“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SOA没能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收益,继续使用SOA的名称会让人们感到反感。”

  Manes在Blog中还提到:“今后人们将把注意力放在企业服务总线(ESB)、Mashups(聚合应用)、BPM(业务流程管理)等基于‘服务’的架构解决方案上。”但Mashups与企业服务总线(ESB)都是SOA的技术核心,这些技术的存在与发展,也证明SOA并没有陷入已经死亡或将要死亡的窘境。

  与“SOA死亡论”相比,应用元年则更像是2009年SOA发展所体现出的趋势。

  “元年”这个词本身就有噱头的嫌疑,但之所以给2009年SOA的发展如此定义,主要是这一年,SOA的确不再那么炙手可热了,喧嚣之后,真正的应用才会开始。就像手机的普及一样,今天,不会再有人过多地炒作“手机进入普及时代”这种老掉牙的话题,因为它已经普及应用,所谓话题炒作,是在应用之前发生的事情。

  实际上,SOA是一个有着长达10余年历史的概念,1996年由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Gartner提出,SOA将软件视为由“构件化服务”组成的新系统,着重强调软件的松散耦合、并使用独立的标准接口,让企业应用系统变得灵活。

  Gartner甚至预言,基于服务导向的商业应用(SOBA)将会具备ERP、CRM、供应链和其他应用的全部功能,从而成为单一商业应用的终结者。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让这一预言日渐成为现实,当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扩展到ERP,再增加上CRM、SCM等等信息化系统或模块后,它们发现,如果这些系统不整合起来,信息化所起到的作用将十分有限,

  于是,SOA一步步从设想、预言转变为切实的方向和当下的任务。

  SOA继续演进 市场依旧纷扰

  2009年,SOA向落地方向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演进,从国际巨头到本土企业,依然在SOA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出。

  2月初,SAP以WebCast的形式向全球发布新一代软件套件SAP Business Suite 7,SAP称,与传统的ERP产品不同,Business Suite 7已经是一套完全集成化的业务流程平台。有了这个套件,企业就可以专注于各个具体的业务流程。同时,这款全新的商务套件也是基于SOA架构,以使得企业部署信息架构更加灵活高效。

  在推出速度上,SAP Business Suite 7比用友宣称的完全基于SOA的U9整整晚了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SAP这家软件巨头便有所落后,相反,它很快将信息管理、商业智能等与Business Suite 7集成起来,形成了一整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7月份,甲骨文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业界领先中间件产品——Oracle融合中间件11g。这是该公司在去年完成对BEA公司的收购后推出的中间件产品组合。通过Oracle融合中间件11g,BEA和Oracle产品的集成已经完成。

  甲骨文称,Oracle融合中间件11g是一个全面、集成、可热插拔和同类最佳的中间件套件,Oracle融合中间件11g增强了全套产品的功能,如Oracle SOA套件、Oracle WebLogic套件、Oracle WebCenter套件和Oracle身份管理都增加了新的、创新性的功能。

  11月,本土管理软件企业博科资讯推出MAP平台。博科资讯称,MAP管理自主平台基于SOA架构,是中国第一个可成长开放架构的自主平台,其最大价值在于满足中国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同时,MAP平台正在重塑中国软件业生态链,开创了渠道商转向“增值服务提供商”,用户转向“信息化主导者”,管理软件提供商转向“管理软件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创新。

  同样在11月,金蝶EAS V7.0正式发布。金蝶EAS V7.0为金蝶和The Open Group携手合作后,以TOGAF架构为指导对IT和业务进行全新架构的ERP产品。金蝶称,该产品秉承60万家中国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积极吸收各行业成功客户的中国管理模式以丰富产品应用。

  SOA市场在炒作之声渐稀的情况下呈现出少有的喧闹景象,如此多新的SOA解决方案的推出也给正在落实应用SOA的企业带来了新的选择,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扰,对于SOA的争论同样在继续。

  在对于SOA的争论中,不管是拥护者还是怀疑者,都列出了自己的理由,拥护者认为SOA促进了应用集成,节省了IT成本,同时更好地将IT与业务相结合。而反对者们则认为,SOA只是炒作者推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不仅如此,还使得IT更加复杂。或许,这两种观点都有一些问题。

  于是在2009年底,有人列举出了关于SOA拥护者与怀疑者所存在的十大误区,与年初关于SOA已死的讨论类似,再次挑起关于SOA的争论。这种争论或许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一直默默应用SOA的企业来说。

  一位IT从业人员表示,他经历了SOA从产生到过度炒作的全部历程,在他看来,SOA是一个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只不过这一阶段被精明的IT企业发现,并冠以SOA的名称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火热的云计算、SaaS等是否也是如此?

  SOA正逐渐终结中间件

  就如同SOA出现的必然性一样,云计算和SaaS也是如此,但它们的出现的确终结了过去我们挂在嘴边的IT词汇,比如,SOA的出现就正在终结中间件。

  中间件作为集成各种应用软件的工具,已经被企业广为接受,但很多企业都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那些复杂的应用软件之间能够开放接口,系统的集成就不需要这么复杂了。于是乎,SOA作为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便有了终结中间件的潜质。

  根据分析机构IDC的定义,中间件的作用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为何需要中间件来复杂的应用软件进行集成呢?因为各种应用软件的编写都非常复杂,而且它们各自所预留的接口并不统一,这种情况造成了企业信息化中信息孤岛的存在,也促成了中间件产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IBM全球调研的结果,因流程效率的低下,企业的每个员工每周平均浪费5.3个小时;有超过2/3的员工认为他们能够获得同事的帮助,却不知道如何找到这些同事;42员工每周至少有一次被迫制定包含错误信息的决策。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软件应用系统走向细分之后,集成也就成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从IT企业间不断进行的并购就可见一斑。而中间件最初的发展同样源于这一趋势的演变。只不过,中间件只是应用系统集成的权益之计,当企业所应用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通过中间件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集成也变得日益繁琐,因此所带来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在一些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或者ERP建设时,为了减少过去异构系统所带来的复杂性,它们宁愿抛弃所有过去的系统,一切从头再来。

  但施杰翰也强调,并非中间件会因此走向灭亡,在目前复杂的IT架构环境下,中间件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未来,IT企业会尽可能地消除系统间的不一致性,而不是通过中间件将这种不一致性掩盖起来。”

  如何才能让这种中间件的使用不是掩盖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呢?施杰翰强调,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原因,尽管如此,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同样不会是封闭的,因为一致性的系统能够做到跨企业、跨平台的沟通,但只有这样一个系统是开发式的,它在未来才能够进一步消除与其他系统的不一致性。而这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基于SOA架构的,比如SAP Business Suite 7。

  回顾2009年,以SAP为例,该公司首先推出了Business Suite7.0商务套件,又通过融合Business Objects的产品,加强了其解决方案在信息管理和商业智能方面的功能,可以说,从产品角度来说,SAP正在力图通过一整套端到端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而这种融合,同样是基于SOA来开展的。

  甲骨文即使没有过分强调SOA,而是沿用了中间件的说法,但它却加了融合二字。IBM也在通过不断的收购以及技术研发等方式不断扩展其中间件产品WebSphere。名称或许变化不大,但内涵已经在悄然转变,或许在某一天,人们已经不再提及中间件的名字。

  SOA与SaaS走向融合

  软件应用系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在被印证,即使在新的名词不断出现的今天,这些名词背后所蕴含的实质仍指向一个统一的趋势。SaaS兴起之后自然也开始与SOA扯上关系。

  SOA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而SaaS则是一种以服务的方式交付的软件应用,虽然两者中都包含服务这一关键要素,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偏重于是底层架构,一个则是针对上层应用。

  那么,将底层系统整合的SOA能否以SaaS模式提供给用户呢?这样一个想法的确是非常大胆的,既然单一的系统可以以SaaS模式交付,通过SOA整合起来的IT架构从理论上讲也应该可以。

  于是这种理论实践开始引起IT企业门的兴趣,以SAP为例,该公司在以SOA为核心的产品上拥有Business Suite7.0商务套件,而在SaaS方面,SAP推出了On-Demand(按需)软件的解决方案。对于这两方面,SAP也正在进行内部的整合。

  这种变化同样也源于用户的需求变化,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他们对于SaaS应用的特点不同,因此,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混合型的SaaS应用势必带来它与SOA融合的问题。

  SOA是帮助用户将不同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的一种途径,而SaaS只是软件的交付方式的变化,因此,对于用户来说,不管是预装软件还是通过On-Demand的方式获得,其所获得的解决方案功能是不一样的。至于针对软件的混合型应用,施杰翰表示,这的确需要将预装软件和SaaS相互结合起来,因为用户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SOA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将预装软件和SaaS应用的软件集成起来。

  另外,一些IT公司也开始寻求将不同层面的IT应用结合起来,比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等,通过对它们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对此,施杰翰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目前整个IT架构已经受到云计算的挑战,未来,企业可能不需要再通过购买获得这些方案,而是转而以服务的方式获得。“SOA提供给用户多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而硬件则可以通过On-Demand的方式获得”。

  施杰翰认为,On-Demand(按需)软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软件应用的趋势,未来的一段时间,按需软件将和预装软件还将以混合体的形式出现,对于那些非关键流程的部分,按需软件将成为主流应用。

  让人纠结的SOA标准问题

  为何SOA标准问题让人如此重视呢?

  这一点还要回到SOA出现之初来说,作为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承担了整合企业现有复杂异构系统的重任,既然要整合这些系统,就必须有一套整合的标准,要不然,势必形成若干个互相无法兼容的异构型SOA,SOA大一统的梦想也就无从谈起。

  在工程领域,标准化的工作一方面是审核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目的是用标准化的语言让所有工程师看懂;另一方面是在设计过程中是否尽量相关零部件的重用性,即尽量多的选用标准件,避免重复加工,节省成本,便于后续的维修维护,实现以最少内部多样化来实现最大的外部多样化。

  工程领域的标准化同样适用于SOA所在的软件工程领域, SOA的普及和落地工作的不断开展,正在将SOA标准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标准问题日益成为SOA真正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许多企业对于SOA持观望态度也缘于这个方面,因为在标准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贸然应用SOA,未来有可能面临与标准不相符的风险。

  鉴于此,有业内人士称,SOA的产生其实是为了解决多年来应用软件领域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这是软件产业自身在补课,而不是说SOA是一个新的技术和理念,为企业带来了福音,不幸的是,用户却一直在为这种异构系统无法互相兼容承担责任。

  在国际范围内,SOA相关工程标准在2007年后成为关注热点,SOA的建模语言、架构、成熟度模型、治理框架等标准或规范正在OASIS、OMG、The Open Group等多个国际组织中开展研究。我国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2月22日,我国正式设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这是我国推进SOA标准的有一个里程碑。

  据了解,“SOA标准工作组”负责我国SOA国家标准制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SOA标准应用和推广,配合开展行业或领域相关的SOA标准化工作,并负责对口ISO/IEC JTC1/SC38 WG-SOA及ISO/IEC JTC1/SC7 SG-SOA承担SOA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与国际SOA标准化的融合发展。

  SOA标准工作组组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陈英副司长表示,SOA标准工作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SOA产业标准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产业创新步入快车道。SOA标准工作组提供了一个开放协作的平台,将充分凝聚我国SOA相关产学研用各界力量,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来支撑和服务于我国的SOA相关软件服务产业发展,并切实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实效、促进两化融合。

  独家评论:SOA与虚拟化殊途同归

  SOA作为面向服务架构,而虚拟化作为整合硬件的一种技术,两者怎么能扯得上关系呢?但自从有了云计算,两者发展和融合的方向正在趋于一致。

  事实上,关于SOA和虚拟化的应用已经探讨了多年时间,那时候,云计算这个概念还没有兴起,虽然将两者结合的声音不断出现,但如何实现两者的最终统一却一直没有突破性见解。

  过去,人们一直在想,未来的某一天SOA将应用系统整合起来之后将会怎样,当Web应用的触角深入到管理软件领域后,以服务模式交付软件成为大势所趋,于是,SOA与SaaS的融合成为未来可预见的一种方式。当SOA能够以SaaS模式提供给用户之后呢?

  IT系统的整合不仅体现在软件上,同样反映在硬件上,虚拟化的出现给硬件系统的整合带来了可能,与SOA的功用类似,虚拟化的应用使得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融合成为可能。

  以SaaS模式交付的SOA能否与通过虚拟化整合起来的各种硬件资源整合起来呢?

  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今,不管是惠普还是IBM,众多参与到SaaS和云计算领域竞争的企业对于云计算和SaaS的关系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云计算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

  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其实就是把包含服务器托管、提供存储等在内的基础架构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而平台即服务(PaaS)中,则包含中间件、数据库、集成平台等;软件即服务(SaaS)则是提供按需应用的软件。

  由此可见,以虚拟化技术整合起来的IaaS,与基于SOA的PaaS以及SaaS共同构成了云计算。

  以上所述仅仅是理论层面的逻辑推导,随便拿出哪一个领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憧憬:SOA将与虚拟化在云计算领域交汇。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