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炙手可热。外资巨头宣称这是一场技术革新,纷纷抛出云战略;国内企业竞相效仿,唯恐落后于潮流;更有人忧心忡忡地称,云计算非同小可,应该拒绝外国云。然而,熙熙攘攘的背后原来都只是为了利益。
充分调查与多方辩论才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清晰。
“虽然IBM、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已经在中国布局云计算业务,但我们的云计算体系不应该由国外企业来做。”2008年12月30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院长季统凯这样对本刊记者说。
此前不久,季统凯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签署协议,由东莞市政府投资2亿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当地电信运营商参与合作,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内建立国内第一个企业级“云计算”平台。按照规划,该平台在主要服务园内70多家中小企业的同时,还将向全国拓展业务。
“未来的电子政务等工程都会用到云计算,出于安全保密考虑,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更为可靠。”季统凯认为,中国应该像电力管制一样,由国家集中掌控云计算。而在具体落实上,实行政府主导,国企建设。
在季统凯行动的同时,2008年12月16日,防病毒厂商瑞星启动“云安全”战略。同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首期投资1亿元的云计算中心选址南京。
面对国内企业这一派热火朝天的“云战略”,不少分析人士却泼出一盆冷水:云计算只是对原有技术的衍生与演进,炒作远大于创新,中国无需耗费资金跟风自建。况且,云计算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应插手。他们甚至怀疑,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不具备独自建立云计算的能力,东莞项目可能是巧立项目向政府骗资。
语惊四座,让原本就对云计算一头雾水的人们更加困惑。
外“云”笼罩
只要你上网输入请求,云计算服务商就会利用其庞大的资源为你处理,且按需收费。它可以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实用计算、平台即服务等7种服务项目。云计算鼓吹者们描绘出关于未来云计算的美好景象,令人们兴奋不已。
按照业内普遍的说法,云计算的终端用户主要是企业,而世界上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中国。为了抢占这个广阔的市场,已有外资巨头提前布局。
2008年2月1日,IBM就实施“蓝云”计划——在江苏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首个“中国云计算中心”,这也是IBM在全球投入商业营运的第一个“云计算”项目。随后的3月17日,谷歌也在北京宣布自己的“云计算”战略,不久又发布被称为“通往云计算大门”的浏览器Chrome。据其介绍,Chrome的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完全抛弃桌面操作系统,通过浏览器与互联网上的“云”连接,从而在线调用数据以及运行应用软件。2008年11月6日,微软也宣布进入云计算领域。是时,该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甚至声称“云计算才是微软的未来”,他把云计算战略的重要性放在了并购雅虎之上。
据知情者透露,无锡云计算平台是IBM与无锡政府合作的项目,产业园内的一些基础设施本应由政府方投资,但IBM都是自己包揽下来。而谷歌虽然标榜自己的浏览器代码公开,但核心的部分仍然不为外界所知。
“这一切的背后或隐藏着陷阱。”季统凯认为,外资是想完全垄断云计算市场,它们会借此操控云计算的服务价格,另一方面也会限制中国对更高运算的需求。
在季统凯看来,数据安全是中国企业建立国产云的又一个重要理由。他表示,谷歌明文规定“根据法律程序或政府要求,谷歌可以在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披露数据”。并且,就算他们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不外泄,但这些数据对于其自身是完全透明的,不排除监守自盗。一旦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谷歌的云计算,它完全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得出该企业的经营状况,然后用于其它商业用途。泄密如果发生在电信、银行、政府等要害部门,后果将更加严重。
“建立自主云计算平台的最大意义就是打破垄断和保障安全。”季统凯说,云计算不能交给国外企业,而应该是中国政府主导,交由具有公信力的国企来建设。他强调,政府应尽快落实资金,否则他们只能寻求与企业合资。
对于这些言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的解释或许有助于业界形成客观认识。洪小文认为,“云”分为几种,其中一类是“低空云”,大型公司或政府单位出于保密考虑,可以自己购买服务器和软件组建云;将数据完全交给第三方服务商的“云”,主要适用于对机密性要求不严的单位和个人。而IBM方面也表示,云计算有不同的模式可以选择。
然而,以腾讯联席CTO熊明华为代表的一些人士还认为,除了安全考虑,如果忽视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未来技术,中国互联网公司会落后于世界,并将付出沉重代价。他们预言,未来5年内,带宽、存储、机房等成本将大量增长,没有“云计算”,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被“吃掉”。
国产云的疑点
毕竟季统凯正在从事国产云的筹建,他会不会借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国内首个云计算平台,究竟是何面目呢?
季统凯介绍,这个平台专门考虑了中国企业的特点,区别于业界普遍的7种服务,属于第8种云服务。而此前,他们对外的解释是:该项目是中科院“网谷”系统结合现代服务业需求,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构建的一个低成本平台。通过与众多下游企业及运营商的合作,这个平台准备进一步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而在交流过程中,季统凯对中科院的“网谷”系统并不了解,“要问产业园主任。”而对于第8种云计算服务的内容及对象包括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哪些企业,他拒绝透露,“这些属于机密,2009年2、3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再对外公开。”
对此,一位自称“SAAS博士”的人士有些愤怒地告诉《IT时代周刊》:“这纯粹是在弄虚作假,总共不超过100个客户的系统居然叫云计算?还捏造出根本就不存在的‘网谷’概念!”事实上,本刊记者也并未在网上查到半点有关“网谷”系统的只言片语。
至于季统凯担心的电子政务工程,坊间已有观点指出,电子政务主要通过网站窗口发布动态新闻,根本用不上云计算。至于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已有的技术方案也完全能够解决它们的问题。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只是中科院计算所在东莞的一个分支机构,根本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独自建立云计算,它只是想巧立项目向政府骗资。”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谈及此事时不无担忧,他担心政府掏出的2亿元投资中的绝大部分会被用于其他方面,“如盖楼、买车、出国考察,只留一点零头购买国外设备,然后编写几个报告交差了事。”他指出,如今事业单位早已改革,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也要自负盈亏,对项目的费用有很大自主权。
据悉,上世纪90年代末盛极一时的“网格计算”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网格计算是把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部分后再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处理,然后综合反馈得到最终结果。当时,国家将网格计算作为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很大,在全国建立了好几个国家级计算中心。然而,很多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为了获得资助,不结合本地实际,盲目上马。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为云计算设立专职部门,他们以新的技术概念为由,向政府请求资金扶持,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云计算是否会重蹈网格计算的覆辙?目前尚未可知,但季统凯的反对意见十分鲜明。他认为,网格计算失败主要是时机不成熟,当时也没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化。对于如何有效建设云计算,他认为“还在摸索中”。
拨开“云”雾
既然大家没有彻底弄清楚云计算,那么,诸多企业积极投身其中又是为何?
2008年12月16日,瑞星推出“全功能安全软件2009”,宣称“云安全”时代正式开启。半个月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南京市政府签订协议,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计划在2009年初将首期投资1亿元的云计算中心落户南京,并命名“商业云”。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表示,“商业云”将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五大平台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再通过调用和挖掘,对外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价值。在另一边,腾讯甚至声称其QQ相册就是云计算。
“它们根本不是云计算,只不过贴个云标签。”产业观察人士姚浩一针见血地指出。而著名的台湾防病毒企业趋势科技也认为瑞星不过是在打云计算牌,实质上没有创新。
姚浩告诉《IT时代周刊》,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技术创新,而是供应模式的一个创新,它将一些原有技术和服务集中起来,并实现商业化。与以前的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属于同一个范畴。分布式计算提出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CPU的闲置能力来解决大型计算问题,这也同样是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它们的区别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需要每个参与的终端都贡献力量且资源共享,而云计算有一个专门的后台服务器群来处理客户请求。
云计算就是前面技术的新商业名词,属于“旧瓶装新酒”。当前,对于云计算业界没有一个统一认识,外资巨头各自定义,是想借用这个概念来宣传自己的既有产品。姚浩说,云计算首先要建设后台基础设施,这些恰好是IBM的业务重点——大量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中间件。“蓝色巨人”在无锡的云计算中心,相当于一个为了整体出售软硬件的“样板房”。至于谷歌,它声称用户只需一个浏览器就能通过互联网得到一切,这可以看到搜索引擎的影子。
有专业人士指出,事实上,谷歌的云计算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搜索功能,而对“虚拟机”、“分布式计算”和“网页数据分析”三项技术的杂糅。目前谷歌云计算主要是自用,并没有对外推出后台租用计划。它对外提供的唯一一项所谓云计算是软件即服务GoogleApps,这是一个企业应用套件,包括字处理、电子文档、电邮等,其大部分功能相当于微软Office办公系列,但收费远低于微软。谷歌的意图还在于凭借互联网优势,用云计算颠覆传统软件,打击微软。
而微软之所以提出“云+端”概念也完全是用相同的手法“回敬”谷歌,其固守自身优势,强调客户终端的重要性,是因为它需要售卖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端了,浏览器市场又被谷歌抢走,微软将失去生存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人们现在看到的云计算只是一个概念,希望做“云”的厂商却各怀用意地划分出各种类型的“云”。而国内一些专家、软件公司认为云计算已经实现,还纷纷效仿研发,他们都是看见“皇帝的新装”的人。毕竟,“杜撰一个概念比发明一项新技术来开拓市场容易多了”。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谷歌云业务CEO描绘谷歌云计划 收购传言四起
行业观察人士猜测,新任谷歌云首席执行官Thomas Kurian将通过大规模收购来获取市场份额,并与竞争对手A […]
-
Workday公司继续在亚太地区大举投资
随着亚太地区(APAC)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云计算来拓展其数字业务,Workday公司跻身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云 […]
-
华为“一云一湖一平台”架构助力客户加速智能化进程
在第十五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秉承“智IT,慧未来”的理念,华为IT产品线分享了IT基础设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 […]
-
云计算可移植性的来龙去脉
目前云计算提供商都是按不同的方式构建其产品,这造成典型的“缺乏标准、以创新为导向以及供应商锁定”的局面。 但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