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云”的畅想(三)

日期: 2008-09-07 作者:王瑞斌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云计算


  那年冬天,IBM董事长彭明盛对于Google的一次“意外”访问,给比希利亚本人的命运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历史带来转折。


  2007年2月,丹尼斯·全用手机从“云”集群中下载数据,让在场人员赞叹不已。


  在里斯托弗·比希利亚(christophe Bisciglia)的母亲布伦达(Brenda)看来,她这个儿子从小就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比希利亚从小就与众不同。但是,5年之前,比希利亚作为一个年轻程序员加盟Google的时候,也绝没有想到,他这样的小人物竟然会点燃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革命的导火索。


  那时候比希利亚的工位就在Google CEO艾瑞克·施米特(Eric E. Schmidt)的办公室附近,这位温文尔雅、充满学者风度的施米特令他感到亲近,犹如面对自己大学的老师,因此他可以很轻松地与施米特畅聊工作中的各种想法。


  2006年秋季,在会议间歇偶遇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施米特时,比希利亚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利用自己的20%时间(Google分配给员工用于独立开发项目的时间),回到学校启动一门课程,引导学生们进行“云”系统的编程开发。施米特通过了这个计划,并在Google内部命名为“Google101”。


  从2006年11月底,比希利亚开始在自己的母校华盛顿大学推广“Google101”计划。 “Google 101”一出现在冬季学期的课程安排中,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热情高涨的学生们主动学习调整自己的程序来适应Google的“云”,并雄心勃勃地设计开发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从维基百科的编辑分类到互联网垃圾邮件的鉴别处理等各个方面。2007年的整个春天,有关这门课程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大学的院系也开始要求参与“Google 101”计划。很多人迫切渴望了解“云”的相关知识和计算能力,来解决科研中的数据储存和计算问题。浩如烟海的数据让科学家们大伤脑筋。这些数据可能用于开发新药品和疗法、制造新的清洁能源、甚至预测地震,然而绝大多数科学家缺少设备来存储和筛检这些数据。


  这为比希利亚出了一个难题:要把“Google 101”计划扩展到全美各个大学,必须要有一个更大规模“云”集群,来满足接入各方资源共享和数据处理的要求。但是,光华盛顿大学一个规模尚小的“云”集群就让比希利亚费尽周折。由于Google当时的想法是在不泄露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推动自身的标准成为“云”计算的体系结构,所以公司并不准备彻底放手让学生们随意访问运营着自己106亿美元业务的计算机集群。比希利亚购买了40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小规模的“云”集群,才将自己“Google 101”计划在华盛顿大学运行起来。而扩大“Google 101”计划的规模,就意味着“云”集群的规模将要以几何级数递增,这对云集群的系统架构和硬件部署都是一次考验。


  然而就在那年冬天,IBM董事长彭明盛对于Google的一次“意外”访问,给比希利亚本人的命运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历史带来转折。


  在体验了传说中的Google餐厅的免费大餐之后,彭明盛及其IBM工程师与施米特及包括比希利亚在内的十几名Google工程师座谈交流,他们在白板上勾勒图示、探讨着“云计算”的可能。IBM一直希望部署“云”系统来为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和服务。这在蓝色巨人IBM与微软的软件较量中,是一个战略制高点。如果Google和IBM在“云计算”层面上达成合作,那么它们可能共创这种基于Google标准的“云计算”的未来。而此时,比希利亚小小的实践“Google 101”计划成为由两家技术巨头的首席执行官支持的一项重大计划的开端。


  当彭明盛那天下午离开Google时,比希利亚和IBM公司的丹尼斯·全就被指派组建Google-IBM的联合大学“云”的原型。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他们在Google总部并肩作战。从那时起,“云”计划从“20%时间”变成了比希利亚的全职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把IBM的商用软件和Google的服务器进行整合,并装配大量包括Hadoop在内的开源程序。2007年2月,他们在加州山景城向高层领导、同时通过视频向位于纽约阿蒙克的IBM总部人员首次展示项目原型。丹尼斯·全用手机从“云”集群中下载数据,让在场人员赞叹不已。


  几个月后,比希利亚拿出了新战略即——“云计划”,将为学生、研究人员和企业家们提供Google式的无限的计算处理能力,不论是通过Google自身的设备或是通过提供相同服务的其他厂商。2007年10月Google与IBM联合宣布将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之中。


  2007年11月15日,IBM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将为客户带来即可使用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服务。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Server Farms,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微软紧随其后,于2008年4月22日迅速提出“Live Mesh”计划,欲迈出从PC领域转型到云计算最为野心勃勃的一步。


  至此,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时代的诸侯争霸全面展开。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